第601章 齐王的刺客(1 / 5)

北平。

张家大院。

在北平郊区购买的土地,经过几年的建造,从外看去充满了庄重而优雅的气氛。老远能看到高大的门廊,厚重的门扇。

走进里间,处处精美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无一不显露出张家的富裕和威望。

北平土地的管理很严格。

张家大院的落成,不光是有钱就能办到的。

被白布点缀成白色世界的张家,参加葬礼的人们,从进入张家大门后,多数人就能感受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气氛,如今染上了一丝忧伤。

张家的管事们,把不同身份的客人,带入不同的庭院。

与别处不同。

朱高炽并不觉得那些利益遭受损失的群体,会甘愿于退让,什么都不做。

虽然如此。

唯独被朱棣反杀。

其实朱高炽更相信经济好转后,那些真的专家们的言论。

前者是雇佣关系,后者是主奴关系。

遗产税法的出台,哪家商人愿意接受?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结果呢。

因为那几个国家穷啊。

太子殿下可不是一般人。

无论古今中外,不过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罢了。

强如张家,在大明工局的体系下,只需要抬一抬手,就能让张家生意破产。

老者点点头。

“他啊。”

至于张家的未来,谁又在乎呢。

你虽然懂得明哲保身之道,很早就放手大明工局,不与当年的小王爷争夺利益,算得上是明眼人,可你的儿子不是啊。

朱高炽思考。

完全是因为手工业上的需求,才有了技术上的改进,证明了技术先于科学的例子。

朱高炽杀鸡儆猴,这只鸡选择的张家,也是有其中的原因。

“没有。”

只要能成功刺杀太子,再以齐王的身份和手里的实力,加上获得楚王的支持,宗室苦太子久矣,加上如今的局势,很有可能成功。

大明的武行随之兴起。

穷。

大明工局是大明朝廷对社会资源分配的核心手段。

朝廷得了好处,太子殿下的威望也保住,大家多少能忍受,岂不是皆大欢喜。

如果自己是太子殿下,以太子殿下的手段,对付张家,有太多的选择,但是太子做事向来讲究规矩,不会掀桌子,对付张家也不用掀桌子,那么会如何做呢?

“周员外来了。”

所以周有容思虑再三,到底还是来了。

“大明工局降低了对张家商行的订单分配。”

周有容十分肯定。

消息传开后,满城哗然,这是多少年未有的事情,地方的知府亲自过问,要求巡检厅限期破案,否则责任就要落到巡检厅头上。

就算如此,古代揭竿而起杀暴君的反抗事迹,史料远比西方多得多。

人死为大。

不光是经济上的大进步,也有越来越多学者,有实力和经济条件反向研究西方,而不再是只听西方的说法,开始兴起质疑西方说法。

“齐王府和张家有往来?”

自己父子是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具备了大义,可同样,利益才是一切,自己以百姓利益为根本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各家武行更讲究自己的名头,甚至经常发生立生死状的事情,北平官府严令,必须向官府登记,不但要缴纳费用,还要许多的规定。

齐王这才松了口气。

老者盘算着得失。

皇帝西征的胜利,刺激了齐王,这些年来,皇帝亲自坐镇西北,随着时间的流逝,地方上越来越太平,相信要不了多久,皇帝就要东归。

“四哥远在万里之外,本王要是能把那小儿给。”齐王做了个手势,脸上充满了期盼,这是他多日来想出的,最有可能成功的手段。

没有人敢违背,齐王同样不敢,至少明面上如此。

清末民初的读书人们,刚刚睁开眼,从实力和经济出发,他们能做的不过是学习西方,只能根据西方的说法来研究,虽然打下了根基,可是也有很多说法并不对。

老者听闻,仍然不放心的问道:“确认他死了?”

张家能成这样,

要是能让太子殿下改变心意,不求取缔遗产税法,只把最高百分之五十的要求,改成百分之二十也好,最好是能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

张家葬礼的风光,同样是很多人下意识的支持行为。

焦炭各厂不用费力气,把张家煤矿的订单延后徘一徘,每次下来,就够张家喝一壶的了,更不提其他的做法,例如铁道运营集团减少对张家商行煤矿的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