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这样的大明该怎么打败(1 / 5)

京城。

礼部忙碌了起来,包括重新制作大明舆图,各行省、都司、宣慰司、宣抚司、藩国、地区,根据新的制图技术,比以往更加的详细,已经有了后世地图的雏形。

朱高炽看过部份,大致都能认出来。

永乐四年的冬天。

随着朱棣回朝的脚步临近,不光是礼部,各部都越发的忙碌起来。

走遍荒山野岭的探测工作人员们,带回来大量的资料和笔记,逐一的被纳入,包括各地的矿产等,乃至地方上的风土人情。

“大明如今有辽东行省、北平行省、大宁行省、开平行省、塞南行省、山西行省、陕西行省、西域行省、亦力把里行省、山东行省、河南行省、四川行省,湖北行省,湖南行省、应天行省、浙江行省、江西行省,广东行省、广西行省、贵州行省、云南行省,交趾行省。”

“施行三司制度,一京二十二行省。”

“奴儿干都司,塞北都司,东察合台都司(安西都司),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占城都司,大员都司,撒马尔罕都司,布哈拉都司,合计九大都司。”

“大古刺宣慰司,底兀刺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孟养宣慰司,丽川平缅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塔什干宣慰司,巴里黑宣慰司,木鹿宣慰司,玉龙杰赤宣慰司,马什哈德宣慰司,赫拉特宣慰司,十七大宣慰司。”

境内还有小部分的宣慰司,不过目前阶段正在土改流,或者势力小,并没有详细的标注。

最终的舆图,

众臣围着新的舆图,内心又自豪又感慨。

舆图上。

一个又一个的城池,不光是恢复了人口,还在恢复当地的生产力。

社会组织的学者,戴着崭新的眼镜。

宋朝的眼镜是工匠打磨水晶而成,用木头制作托架,成本高昂,普通人用不起,明朝的时候,眼镜由中国传入了意大利,随着西方工业化改革的成功,生产力大大的增加,眼镜逐渐在西方普及开来。

金州和北平,已经可以制作金属框架的眼镜,但是重量不轻,于是有了手举的,用来看书的眼镜,还有一种挂在鼻梁上的,不适合运动。

“其实应该改回古名的。”

学者失落的说道。

他曾经提议,把撒马尔罕,乃至木鹿等地区,改回中国旧有的名称,例如大宛都司,大月都司,康居都司等等,这些古国自古臣服于中国。

例如康居国。

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很早就与中国有往来,并且十分的归顺,唐末时期,随着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消亡,康居国也很快因为战乱而消失了。

繁华的西域逐渐荒凉,成为了一片片的无人区。

只是自己的提议,太子殿下却没有支持。

太子殿下说过去的就过去了,记在历史里,不让后世人忘记,知道曾经的存在。

可以恢复古名,也可以用新名,其实关系并不大,重要的是展望未来,为了督促人们不要沉迷过去,因此太子殿下并采纳自己的意见。

“周先生不必介怀,太子殿下可不是反对你的意见。”

礼部官员安慰道。

学者笑了笑,“只是惋惜罢了,好好的名字改成了乱七八糟的,康居,大月,大宛这些名字多好听。”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气氛热恼了起来。

吏员们也满是笑容。

新的改革,吏员的地位大大提升,官吏之间虽然还有区别,可也不是泾渭分明,吏员的上升空间有了明确的规定,只要出色政绩,同样可以做官。

学者抬起头,感受到屋内祥和的景象,内心也有感而发。

于是当众说道,“太祖皇帝提出要复兴宋制,并创办了许多的规定,三十余年下来,虽有成效,其实在下看来,唯有一项核心被忽视。”

听到学者的言语,官员们保持着笑容,并没有怎么回答,反倒是吏员们主动开口。

学者不以为意,无所畏惧的说道:“宋朝最重视的是契约精神。”

“宋朝契约制度的发达,当时的契约已经能够成为一种证明契约关系,成立的文书而存在了。契约在民众日常生活所进行的买卖、典当、抵押、租赁、雇佣、收养等等一系列社会生活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学者又开始了长篇大论。

职业习惯。

自从考级制度推行以来,无论什么性格的学者,都要学会如何展露自己的想法和结果。那些会说话的,能完善整理出自己思路的学者,在这项制度上更加的占便宜。

针对这样的现象,太子殿下曾经说过。

人是社会类生物。

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所以交流能力,也是学者的基本素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