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自然科学创始人公元前一千年的(1 / 4)

朱高炽来到了北平,居住回原来的燕王府。

燕王府内的人员,包括太监和宫女,考虑太监的情况,多数调去了京城,不光是燕王府,所有的藩王府都不允许再使用太监,所以皇城的太监人数并不少,不过这些年,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至于宫女们,愿意回家的,给予大笔遣散费,并安排马车送回,不愿意离开的,则仍留在皇宫里,宽和的环境,以及权力的保障下,同样许多宫女不愿意离开。

燕王府只剩维持燕王府秩序的少部分人,不过一个月前,官府和都司衙门,以及锦衣卫等,早已重新检查了一番,避免太子殿下生活在燕王府时,遇到不好的问题。

朱高炽并不是一个人,除了陪伴的三弟,还有大舅哥袁容。

提前得到邀请的学者们,来到了燕王府,参加太子殿下为他们举办的宴会。

宴会的场地在世子府。

上午的时候,有些人通过公车系统就近走来,也有人乘坐马车,或者骑牲口的,世子府有安顿车马的地方,整个流程有秩序。

这些年里,大量的国外学者定居到北平,参加了技术司的认定,还得到了人才津贴。

不过技术司有规定,领取过大明津贴地方学者,出国是有限制的,并且发誓效忠大明,以大明人自居,不能缅怀自己的国家,更不能开口说自己是某国人。

北平的街头。

穿着中制装的大胡子伍明德,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小商贩们见怪不怪。

“不不不。”

“我要鸡丝面。”

伍明德坚定的指鹿为马,小商贩也不纠结,直接给了一碗肉丝面,随后,伍明德与早食铺其他客人一样,找了一张桌子吃面。

吃完了面后,伍明德把手背在身后,慢条斯理的走在北平。

在京城生活过多年的伍明德,感叹的看着北平,全天下,能与京城繁荣比肩的,也只有北平了,不过呢,北平有更多的工人。

轮休假制度下,每天的城里,都有穿着工字装的工人们,他们骄傲的抬着头,与商家们砍价,并乐此不疲。

直道连接主道,主道连接辅道,辅道连接巷道。

每坊巷有牌坊。

每坊的百姓们,有自己推出来的坊长,不光维持市坊的日常秩序,邻居家有事情的时候,各家都会去帮忙,比如迎娶之日,各家会把自己家的桌椅锅碗送去主家使用。

他们操心的很细,连新搬来的邻居都要受到审问,得到片坊的认可,才能搬来这里居住,否则邻居们不会允许别人的到来。

这样半封闭的环境里,人们保持了谦逊,讲究自家的脸面,追求光宗耀祖,孩子们从小就抱团一起长大,今日去这家玩,明日去那家玩。

遇到小偷的时候,只要大吼一声,整个巷子里的人家都会跑出来抓小偷,如果是遇到偷小孩的,将会遭受更惨的结局,而且巡检丁差还不会出手解救。

百姓们非常的傲慢,他们看不起所有人,特别是外国人,常常问的话是吃饱了吗,他们认为除了大明,全天下的人都在饿肚子。

每坊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归属于巡检司。

巡检司没有大衙门,多数的丁差散布在这些军训铺屋里,所以大街上经常看见巡检丁差们的身影,他们也有严格的管理,每日必须在自己的片区里,巡逻规定数量的里程。

夜间里,仍然有巡检丁差巡防,并且高处修建了砖砌的望火楼,楼上有巡检丁差卓望四周。

如果发现了火情,立刻带上谓如大小桶、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丁奔报,各地马步军、殿前三衙、城内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

道路的两旁,皆种植杨树或者柳树,房屋的墙壁上,还奢侈的刷了白粉。

前两日因为迎接太子殿下的到来,让原本过节时才有的热闹,在平常的日子里出现。

各店进了很多新酒,并且重新结络门面的彩楼头,画竿醉仙锦旆。

客人们互相敬酒到至午未间,家家酒楼的酒水都卖完了,店小二去门口拽下望子,告诉新的客人们,酒楼没有酒水了。

城中到处丝篁鼎沸,内庭里的居民们,昨天晚上都传出了笙竽之声,让伍明德惊叹,他们从白天热闹到晚上,仿佛不知道疲惫。

闾里的儿童们,更是连宵嬉戏,吵闹了整条街,一直到天亮之前的片刻,才稍微安静了些许,可天一亮,又热闹了起来。

伍明德内心复杂,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人间可以有的吗。

坊外那些靠近集市的地方,会有一些精美彩灯的房子,里面住着倭国的、高丽的、南洋的、西部七省的来自各地的女性们。

这些女性非常的漂亮,打扮得枝招展,香气袭人,并有许多外国女佣随侍左右。

她们善于献媚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