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让大明百姓不满的阉工福利(1 / 4)

新学获得了

速度快或慢、温度高或低、力量大或弱开始有了统一的理论以及锚点,例如温度的锚点,人们很快想到了冰,把冰当做温度的锚点。

与西方不同的是,西方有神的压制,但是东方没有,虽然东方也有神和儒,可这两者并没有如西方那般大的压迫和约束力。

所以社会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反对的言论,并不能让学者们放弃研究。

犹如历史上的明朝,大量的学者与西方传教士沟通和互相学习,同样也有反对的声音,甚至提出出台法律限制,可也不能阻挡这样的现象。

哪怕朝廷试图提出约束这样的学问交流,涉及到敬祖的原因。

但是对新学问的求知,是古代文人们的热衷的事物,很早就有了圣贤之言,特别是明朝中后期本身新学就在大发展的基础上。

最终西方的传教士,仍然能走遍中国大地各个角落,连四川在张献忠手里时,也有不少的传教士脚步,留下了大量的史料记载。

这是因为明朝时期,换个角度看,皇权早已被关在了笼子中,皇帝的声音,甚至不能影响到京城,只能约束皇城,因为皇城里的太监们才是皇帝的奴仆,天下臣民却不是皇帝的奴仆,这个现象在清朝得到了改变,天下人都是皇帝的奴仆。

天津。

大明化工产业基地,焦炭炼制厂的氨水经过简单的蒸馏处理成为粉,运输到天津的工厂,制作成化肥,然后供应给全国。

农户们结合农家肥使用,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大概有三成左右。

这个三成,建立在中国古代农业高产之上,为大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加上经济的发展,更多耕地的开发,例如原来保定的得胜淀。

这里原来是洼地和沼泽地区,二十年的时间下来,变成了北平最肥沃的田亩地区之一,开垦了百万亩以上的肥田,每年供应几百万石的粮食。

而北平行省甚至不需要动用这批粮食,因为各地的粮食自给自足,这几百万石的粮食,可以用来让更多的人口离开土地,以及做其他的事情。

如何把粮食有利的消耗掉,而不是腐烂在仓库里,也成为了朝廷头疼的事情。

做不成这件事,农户们手中的粮价本来就很低了,再低的局面下,会超过农户们的温饱底线,带来更多的麻烦,农业的稳定,是工业的根基。

天津的码头上。

工人们操作吊机,把轮船的木头转运到货车上。

轮船的木头,经过金州的木头厂处理,那里有使用蒸汽机的滚动铁料机器,几十圈下来,能把树木处理成光滑的圆木头。

圆木头一根根的运入货车车箱里,等装满了货物后,车夫拉开手刹,蒸汽机货车发出巨大的响声,把货车车厢拉去附近的仓库。

根据货单上码头管理部门的印章和登记,进入到安排好的货仓中,或者当日,或者三五日,最迟不超过十天,又会被蒸汽机货车车头,把车厢拉去站台。

工人们使用一种特殊形状的铁道工具,只需要放在铁轨上对接好,另外一段的轨道铺在地面,蒸汽机货车车头按照工人们的指挥,当货车车厢下的轮子顺着轨迹前行,“咔嚓”一声,货车车厢就上到了铁轨。

然后蒸汽机货车车头连接好货车车厢,货车车厢连接好货车车厢,专门运输货物的铁道货车,驶离站台,把货物运输到沿途的各站。

铁道的功效,运输货物占了七成以上的功能,替代了驿站道路的作用,成为了大明的新“血管”。

冬天的时候。

金州的码头上,运输冰块的轮船,把大块大块的冰块运输到北方和南方,进入各个冻库或冰窟,成为储藏商品,特别是粮食肉类的仓库。

金州的河面,工人们穿着厚厚的皮毛大衣,带着厚厚的手套,大河冰面上全部是工人,利用手里的工具,割取大冰块,齐整的冰块,也能卖钱了。

因为对冰块的需求,许多地方虽然也有冰河,但无法满足当地的需求,从辽东采购冰块,成为了许多商行的选择,如今金州的制冰厂遇到了挑战。

安平都司的廉价劳动力,让安平都司的制冰行业成倍的增长。

许多的大明商人来到了安平,在安平都司开设制冰厂,招募工钱少得可怜,只能让家人不饿死的高丽工人们,每个人从早干到晚。

他们穿着单薄的衣裳,甚至连衣也没有。

宋继性冻得全身发抖,工作了大半天的体力劳动,也没有让他暖和起来,又饿又冷又累,可是他不敢停下来,他的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等着他带回粮食。

“噗嗤。”

“噗嗤。”

宋继性握着铁钎往冰面上打洞,冰面有半个人高的厚度,非常的困难,每次的撞击,都让宋继性的双手传来刺痛,就算如此,他还是不敢休息。

他是幸运的。

砺山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