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新升的战神(1 / 4)

“一条大江浪儿阔。”

“风拂粮香两边。”

“吾家就在.岸上住。”

学生们佩戴着黑色的丝巾,祭奠被杀害的工人们,十几名工人被残忍的杀害,很快惊动了地方,通过报纸的传递,引起了全国的震惊。

金州的歌唱家编出的新歌,成为了大明当下最火的歌曲,每个学校的学生们都会唱。

孩子们擦着泪水,不知道谁开始唱起的这首歌。

保靖州宣慰司、石耶洞司、平茶洞司、酋阳宣抚司、溶溪芝麻子坪司,隶属于重庆府的大大小小的土司,被

官员们审问他们,以查清楚是谁偷袭的铁道。

经过多番的了解和走访,矛头多数指向了兔子洞李成广。

李成广是汉名,承袭太祖遗留的制度,给与各部自治,多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百姓们经济水平的提升,不光皇族勋贵大户的权力被打压,连带着各部的土司也受到了波及。

许多的部落离开了大山加入了工厂,这些人又带走了更多的青壮,人们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

京城。

因为暹罗紧张的局势,其内战一触即发,大臣们商讨着,如果暹罗的战争爆发,暹罗的国王更有优势,还是南部的叛军更有优势。

他们想要扶持住暹罗的王室,又不想让暹罗王室获得太大的优势,最后还担心如果支持的力度不够,万一暹罗王室落败怎么办。

那时候就需要大明亲自下场,面对付出成倍的人力物力,属于朝廷庙算的失败,这个责任会成为大臣们的污点。

“我认为新的势力,必然比老旧势力在武力上要更厉害些,否则如何能从老旧的势力中脱颖而出呢。”朱高炽肯定的说道。

暹罗的波隆多罗阇,与暹罗国王罗摩罗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两人其实属于同族,波隆多罗阇也是王族子弟,不过是很多代的旁支后裔。

没有历史可以借鉴,但是朱高炽凭借自己的经验,认为没有大明的扶持,波隆多罗阇多半可以打败暹罗王室,至少能让暹罗元气大伤。

这不符合大明的利益需求。

大明需要局势尽快稳定的暹罗,以让大明顺利的开始铁道建设,而不是打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暹罗,那大明在南洋的大铁道计划将遥遥无期。

太子殿下的看法,支持了杨士奇,杨士奇提出派遣部分大明军队进入暹罗,帮助暹罗王室尽快打败叛军的提议获得了通过。

突然。

兵部侍郎送来了紧急的军情,四川重庆府东南区域有土司作乱。

朱高炽看完了册子,面无表情的发下给大臣们。

众人面色复杂。

朱高炽想到了法律。

大明制定的法律,以及宋朝关于私人财产保护的法律,这些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事物,而是社会需求导致的问世,背后折射了文明的进程。

例如宋朝财产法的核心,谁的东西是谁的。

这个道理放在大明,人们很好理解,那么到了后世,人们认为本该如此,天经地义。

但是刚刚从原始部落过渡到私有制的社会,所有权是非常模糊的,并不是谁的东西就是谁的。你有的东西,要给我用用,许多人是这般认为的,并且没有觉得哪里错了,甚至为了争夺,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思维决定了行动。

通过重庆府发生的这件事,朱高炽看到了背后蕴含的社会原理。

解决这样的问题很简单,发展经济,经济富裕了,人们的需求也就有了变化,思想也有了变化,顺应时代的潮流,懂得保护自己的东西,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可是要解决经济问题就需要稳定。

这也是朱高炽不太愿意插手各部土司内部治理的原因之一,自己做好了,但效果很慢,做不好则劳民伤财,还会导致战乱。

只是呢,许多的事情并不以朱高炽的意志为方向。

事物发展的必然。

大明内地太富裕了,而山区太贫穷,那些山里的人,他们维持不下去,又没有谁的东西是谁的思想,出山抢劫是必然的行为。

一般的山区,大明的官府早就开始主导移民,把百姓们迁移到富裕的土地上,改善他们的生活,并融入大明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过程。

但是很多的地方不行,因为那里有土司,大明官府的行为,触犯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土司们没有文化,没有文字。

那些学习中华文明的土司们,相较而言很开明,不光融入了中华文明,也为部落的百姓带去了更好的生活,属于大公无私的性质,当然,不包括私人欲望方面。

例如云南的丽江土司。

丽江能成为云南富裕的地区,在明初的时候,当地土司就欢迎大明的到来,几百年里,当地不光文化昌盛,还有云南最大的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