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暹罗国王的退让(1 / 4)

大明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绝对是和西方的工业化道路不同的两种模式。

当高丽股行的消息登上报纸,朱高炽看到后,内心久久的无法平静,这代表着资本正在成规模的聚拢,并且登上快速的扩张通道。

资本为什么利害。

犹如同样的资本,原始为一百元,通过股行这种集中资源的方式,那么原来是散沙一样的资本,开始合众为一,可以把未来三十年的收益,直接转化为资本,最短的时间内,扩充到一万元,十万元。

就如美国的铁道成就,在他们的社会学家的研究中,认为是通过售卖股份,导致资本的集中带来的。

“股行绝对要控制在朝廷的手中。”

朱高炽放下了报纸,与新文书璠皓说道。

璠皓是北平国子监结业生,在大明工局实习三年,返回国子监通过毕业,经过选拔先后在工部,户部观政和任职,最后进入了文华殿文书房工作。

“股行?”

璠皓得到太子殿下的示意,拿起最新的报纸,很快看到了关于股行的消息,但是报纸上的介绍不是很仔细,璠皓没有察觉到其中的意味。

不就是中介嘛,太子殿下为什么这么重视呢,璠皓皱起了眉头。

由牙行发展出来的股行,当下的阶段很初级,不过正是因为如此,才容易被朝廷管理,否则任由这股模式成长起来,未来就很难控制。

特别是自己不在了的那天。

朱高炽不怕自己活着的时候股行成长起来,怕的是自己死后,股行才成长起来,那时候恐怕没有人懂其中的门道,因为这是新生事物。

无徽不成商。

因为徽商们的家乡太穷了,人多地少,人们活不下去,必须要出门求活,于是通过商贸的方式,成长了起来,也成为了遍布全国的商人。

那么十四五世纪的西欧呢。

常年的战乱、疾病、贫穷、饥饿、冻寒.等等,加上贵族领地制度,饥民无法流动,反倒是控制了人口增长,没有让人口超过土地的负荷。

那么为何西欧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因为西欧的愚昧导致技术和文明倒退,长期的社会落后,加上西欧土地贫瘠,人口和耕地面积不断的萎缩,粮食产量也在倒退。

所以哪怕人口远远没有达到土地的负荷能力,却导致了西欧的农业破产。

要知道哪怕到了十八世纪初,当西欧的科学革命正在变成历史时,欧洲仍然是一片农业社会的景象,欧洲的总人口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居住在乡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的大破产,导致封建贵族们再也无法禁锢无数的饥民们。

最早走出家乡的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因为这块地区是西欧一直以来,最先受到外部文明技术文化传播的地方,包括火药种种,都是通过中亚西亚传入这块半岛,然后传入整个西欧。

西班牙又影响了荷兰人,当时的荷兰属于西班牙,而荷兰东邻德国,西与英国隔海相望。

无数的穷人加入了水手的行业,为了生活下去,走上了九死一生的海洋之中。

人口从农业转移到商业,那些活下来的船老大和商人带回来了财富,促进了西欧本地城市的繁荣,而奇怪的是,西欧的城市与农村却没有什么关系。

农村依然贫穷,而城市却越来越繁荣。

荷兰打败了西班牙,英法又打败了荷兰。

模式的传播,乃至地理的扩张,西欧把农村的穷人输送到新的土地,加上英国的独特地理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蒸汽机的诞生,最终形成了人口逐渐由传统的农业和商业领域转移至机械化的生产领域,所以

满足全球贸易系统的需求,支持着整个工业生产。英国的模式,很快又被其余的国家模仿。

这与当下大明的社会资源分配模式截然不同。

大明总不能开历史的倒车河,把本来高于西欧的科技、文化、军事、制度种种成果全部摔破,先把自己的百姓穷困起来,然后把穷人输送到海外,通过长期的行为,进行人口转移吧。

只大明的农业技术,种收比是一比四十,发达的农业技术,注定了明初的人口不会超过土地负荷,也就是总体上百姓们吃得饱肚子。

吃得饱肚子,谁愿意离开家乡,离开自己熟悉的人和社会。

所以后世才有结合自己的国情的理论,那些不顾自己国情,全盘模仿的国家,无一不是走向了崩溃和经济衰败。

一个发展和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想要很快的进入工业社会,首先人才素质方面就无法满足。

无论是历史上的日本还是南朝鲜,都是在老一代统治阶级的管理下,成功进入了工业社会,南朝鲜的经济成功,也是因为他们的军政府带来的,虽然他们后来推翻了军政府,但他们的经济成果,无法否认的是军政府时期打造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