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科学的起点(1 / 4)

从春秋时期开始,古代的先贤们为了推广自己的学说,会在公共场合演讲,以获得人们的认可来广收追随者,年轻人学习新的知识,加入这个学派,为这个学派的壮大而努力。

唐宋科举兴起,但是学问的发展并没有落下,反而随着参与的群体越来越多,讲学也不再是稀有的壮举,乃至今日,大明的国子监,天下最高的学府成为了讲学的圣地。

追求真理,总结社会的经验,一直是中国古代学者们的梦想。

“自中国文字诞生的那天起,先贤们便奠定了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但是那个时代的文明,包含孔孟等大贤,他们对科学方法的应用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

“先民们甚至对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的理解也很含糊,那是一个百齐放的时代,充斥时代性迷雾与迷信的非理性。”

“曹端的新学思想是划分迷信和科学、非理性与理性的里程碑。在他之前,墨子带领他的学生进行了光的小孔成像实验,南北朝的祖冲之设计制造出了使用铜制机件的指南车和定时器,沈括深入研究了等差级数求和的问题,并且推进到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全新阶段,开创了我国垛积术研究的先河。”

“诸多的先贤奠定了我中华文明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提供了充分的养料,为文明的质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乃至今日,开创了人类划时代的科学时代。”

“他们不仅对科学本身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确立了科学的方法。有了这些科学的方法,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而在确立科学的方法上,

“他用代数的方法解决了几何学的问题,解析几何也是后来高等数学的基础。同时,沈括也是一个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要是评选天下有史以来五十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他当在其列。”

“他还是我国数学史上

“前宋遗民科学家郭守敬在进行天文研究时,便时常通过“会圆术”的方法解决研究问题。”

“物理方面,沈括对指南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是世界上最早通过实验证明磁针能指南,但是时常偏东这一结论的学者。这一结论意味着地磁的南北极和地理学上的南北极并不是完全重合的,也就是说存在着磁偏角。”

“天文方面,他改进浑仪,提高了观测效率和观测精度,前宋遗民郭守敬便是在浑仪的基础上制造出简仪。”

“地理方面,对中原进行了最早的科学解释,推断出雁荡山是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科学地解释了龙卷风的形成原因。”

“历经十二年完成了《天下州县图》,内容详实世所罕见,除此之外,沈括还在经济、军事、政治、水利、医药、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堪称中国科学时代的奠基人。”

“根据历史的研究,整理科学的发展脉络,在下得出的结论是,人的认知分为三类,

“哈哈。”

“啪啪啪。”

大厅里,听众们笑着鼓起了掌。

演讲的学者露出笑容,等掌声安静后,继续说道:“

学者的理念,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通俗易懂。

“这是我们了解自然科学的三种发展路程,那么采用什么方法继续下去呢,在

学者认真的问道。

台下的听众们露出了认真的神情,每个人都在仔细的思考。

大明的非农人口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富裕,学校规模的壮大,导致了更多学者的诞生,而能在国子监演讲的学者,绝对不是滥竽充数可以得到这个机会的。

起码在十五世纪的大明,学问仍然属于高贵。

三十二岁的陶鏴还很年轻,可是近些年来,科学的道路上,能做出成就的往往是年轻人,新学的兴起,并不是统一的学派。

北平、京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皆有自己的新学思路,曹端虽然总结了新学,并且制定了更多的大方向,可是并没完成学术上的统一。

“我认为有四个方法和步骤。”

“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对一个命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有无可疑之处,只有那些没有任何可疑之处的命题才是真理。”

“春秋时期,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先贤们当时因为无法解释迷信,可迷信又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一种不盲从的思想,乃至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的名言诞生,就是要求我们对真理不要盲从。”

“怀疑一切的观点,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只要没有经过自己的研究,都可以怀疑。”

“哗啦啦。”

年轻人们兴奋的鼓掌,陶鏴学者的演讲,获得了国子们的认可,通过大厅的掌声就可以感受到。

陶鏴继续笑道。

“蒸汽机技术问世到如今,就是每个小步的进步,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