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朱棣提出亲征(1 / 3)

筑紫都司

小仓城。

筑紫都司总兵府。

“萨摩与肥后等地的出水城、大口城、宫之城八城的地方势力清除完毕了。”文书把前线军队送来的消息,转达给总兵。

五十余岁的卢震,原辽东将领,正盯着悬挂的舆图。

筑紫都司就是原来的九州岛。

虽然是个岛,加上周边的岛屿,面积已经有半个浙江行省的大小,浙江行省虽然是内地经济强省,其实土地面积却是最小的行省,只有九万多平方公里。

筑紫都司加上周边的岛屿,面积大概四万多平方公里,而辽东半岛的面积也才两万九千多平方公里。

这样大的一片土地,大明虽然通过复国没多少年的狗奴国的手,顺利的归入大明手里,但想要彻底统治并不是轻易的。

地方上的残余势力一直在抵抗,而且卢震虽然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何对当地非常的痛恨,但是卢震不会违逆太子殿下。

既然一向仁德的太子殿下莫名的“敌视”当地的人,卢震愿意为太子殿下分忧。

担任总兵近十年,阉工贸易成为了筑紫都司的主要产业,因为筑紫都司的原因,阉工的价格直接跌到了谷底,而且源源不断,让那些进行阉工贸易的商行和势力纷纷破产。

“赵将军还有多久到?”

卢震突然问道。

“应该快了。”文书根据行程推测。

卢震点点头,他明白自己在筑紫都司的时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等解决了狗奴国的事情,自己大概就要回国了,虽然有些舍不得,却也不敢违背朝廷的旨意。

比起辽东,虽然辽东军方势力也很大,但是筑紫都司是实打实的土皇帝,因为阉工政策的原因,卢震在当地的权利非常大。

像平安都司、咸镜都司等新收复的土地,大明除了会扫除地方势力,也会发展当地的生产力,惟独筑紫都司不同,只有清扫二字。

筑紫都司很大。

因为形势的需要,只设立了一个都司,驻扎当地的军队数量非常多,原来琉球三国的驻军大多数迁移过来,只在当地留下少许维护稳定的军士。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军队退役的老兵们不少选择留在了当地,除了分到数百亩上千亩的土地外,庄园里也蓄养了不少的奴隶。

大海上。

一艘帆船行驶在海面,帆船上还有军士。说是大海,其实算是海峡,可以看到对面的陆地。

“小仓城、秋月城、古处山城、城井古城.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大内氏的领地。”

倭国本土南端被称为中国,属于大内氏的范围,隔了一条海峡,对岸就是九州岛,现筑紫岛。筑紫岛北部地区,原来不少的地方控制在大内氏手里。

为了挟制和支持大内氏,所以筑紫都司设立在海峡对岸的小仓城,还能借助海运方便获得补给和贸易。

帆船上,筑紫都督赵安从狗奴国返回筑紫都司,准备去小仓城与总兵卢震协商狗奴国与倭国的纷争,因为来到筑紫都司时间短,许多事情还需要下面人的介绍。

通过一年的时间,赵安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局势,但是地方上的琐碎,仍然缺乏一定的了解。

“大内氏的地盘的确不小,不过比较起幕府缺少了名分,名分这东西看起来可有可无,其实往往是关键,而且幕府兵强马壮更具有人心,如果不是我大明的帮助,大内氏应该打不过幕府。”

赵安猜测当年的局势,越是了解当下狗奴国与倭国,赵安越来越佩服太子。

运气这件事可一不可二。

但是打败帖木儿,还有高丽的成功,乃至于倭国的成功,太子殿下仿佛先知一般,往往清楚的掌握了当地矛盾,借助当地矛盾,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效果。

大明只付出了物资和人力,通过小规模的战争,不但支持大内氏复立狗奴国,还分走了九州岛,以及与大内氏共管四国岛。

如果这些成就依靠一味的武力,只怕要难十倍不止,面对的反抗也不会小。

如今有了这么多良好的基础,赵安信心十足。

都督府还没有正式成立。

回到了小仓城,赵安见到了卢震,提出了他的想法,“太子当初虽然提出以稳定为主,可是今非昔比,南洋局势已经稳定,我们应该上奏太子。”

“你有什么想法?”

卢震好奇的问道。

赵安笑道:“其实也是已经维持不住,大内氏的新国王,我们支持大内义弘的次子,因为这位次子更软弱,方便我们控制。”

说到这里,赵安内心感叹,正如太子所言事物的双面性,继续说道,“可也因为此人太过无能,不光压不住国内的反对声音,幕府方面也按耐不住,早就蠢蠢欲动,大军开始集结,如果不是顾虑我们,战争早就开始了。”

卢震摸了摸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