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最大的盛宴(1 / 3)

永乐十九年春。

倭国京都。

幕府名下的庭园里,周围居住都都是达官贵人。

几名家臣盘腿坐在席子上。

其余的武士们一丝不苟的坐在庭院之中。

屋内的气氛很凝重。

三十七岁的足利义持低着头,干净的编制竹席上放着手札,手札已经被摊开,其余的家臣皆皱眉苦思,负责主持秩序的家老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随着一声叹息,被惊动的足利义持终于说话了,语气平静,努力制造出威严的氛围,“德水公,今日天气晴朗,我们好久没有聚在一起,今日正好适合我们谈谈心。”

“将军,您说得对。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放下私心,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足利义持的亲信细川胜元,担任管领一职,负责处理政务,此人以智谋著称,年轻的足利义持能逐渐掌握权柄,离不开此人的协助。

管领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宰相,辅佐幕府将军处理政务的官职。

但是中国古代的宰相是从文官中选拔而出来,而倭国幕府的管领则由斯波、细川、畠山三个家族轮流世袭,与后世的某绝症相似,只能通过性爱、血液、母婴传播。

细川胜元虽然笑着说话,眼神却盯着在场的某人。

同时,山名时中和斯波义敏也在看着那人。

那人思考了一会,然后才抬起头直接说道:“将军想要开诚布公,那么应该善待我主。”

“咳。”

“哼。”

在场众人发出不一的声音,告诉别人他们的不满。

而那人面不改色。

足利义持忍住不快。

对于自己的父亲,足利义持内心很复杂。

他既崇拜又怨恨自己的父亲。

父亲结束了倭国的内乱,统一了倭国,可是父亲又留下了太多的隐患。

历史上也是如此,足利义满虽然平定了应永之乱,可是他刚死没多久倭国就乱了起来,为日后的永仁之乱埋下了伏笔。

由于足利义满与正室日野业子和继室日野康子都没有生下儿子,因此将足利义持立为嗣子,并让日野康子收他为养子。

多年前,足利义满把将军之位让给了只有九岁的义持,足利义满转任太政大臣仍掌握实权,室町幕府的所有评定都在义满居住的北山

重要的是义持并没有参与政务的权力。

倭国的政局与大明有很大的区别。

幕府将军让出将军的职位给自己的继承人并不是为了放权,而是转向控制全国的政权,不再束缚于幕府将军的单一职能。

看起来很多此一举,其实也就是名分大义。

而就在足利义持就任将军的这一年,足利义满的次子足利义嗣出生。

足利义满非常宠爱义嗣,由于偏爱的原故,足利义满和足利义持关系不好。

足利义满在死去之前曾经向后小松天皇引见自己的爱子足利义嗣,试图让足利义嗣获得天皇支持,此时的足利义持则将足利义满赶出府邸,负责京都的警卫事务。

足利义满死后,足利义持掌握了实权,足利义嗣一派的势力受到打压。

历史上足利义持顾忌同父异母弟弟足利义嗣的威胁,最后派人杀死了他,如今因为大明的异军突起,不光幕府的威望大为消减,也让足利义持不敢乱来。

所以现在的足利义嗣不光还活着,他的势力也没有衰减,与异母哥哥分庭抗礼。

也是多年来,狗奴国的新国王烂泥扶不上墙,立国不到十年,却越来越颓势,而倭国没有发起攻击的原因,除了外部大明的挟制,幕府内部也充满了不稳。

足利义持毕竟不是傻子,从小担任将军学习统治多年,善于压下自己的愤怒,露出微笑着回应,“无论是我还是弟弟义嗣,我们兄弟都是在为倭国的和平与繁荣而努力。我想听听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那人思考片刻后回道,“当前的局势确实复杂。”

各地的领主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斗,偌大的倭国一分为三,本土大片土地控制在幕府手里,南方却分裂出去成为了狗奴国。

至于南方海外的九州岛、四国岛皆被大明吞了下去,而北方海外的虾夷人得到大明人的支持又开始闹事,已经压不下去。

倭国已经到了亡国的危机时刻,大家唇亡齿寒,互相抱团才是上策,否则只会被逐一击破,自己既然来了,到底是为了合作,不是为了分清楚谁对谁错。

“高丽的南北铁道已经通车,以大明侵略成性的风格,这些年之所以对我国减少了袭扰,不过是在等这条铁道,如今铁道已经大成,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我与主上认为,大明不会浪费时间,今年就会对我们有大动作,开春之后不光是叛军调动频繁,北部的虾夷人也很活跃,背后必然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