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大明百态(1 / 3)

塞北地区。

虽然已经五月,可天气却仍然有些寒冷,一望无际的荒野里碰不到人烟,只有风的声音,充满了寂寞的大自然,显得格外的严酷。

“唰。”

厚厚的毡包呈圆形,网壁多以柳木条编成,是商人们从北平带来的,顶部是伞形,易拆装。

男人穿戴厚厚的皮衣,戴上毡帽提起帘子离开,去往不远处的栅栏处,那里有不少的牛和羊,猎狗们看到主人来了,齐齐围上来迎接。

毡包里有位露着半个肩膀的年轻女子正对着镜子梳头,镜子里露出女性脸上一片潮红,愉悦的轻声哼唱表明了女主人非常的开心。

中间是支撑毡包的大圆柱,然后是伸出毡包顶的烟囱,烧着煤炭的煤炉,让毡包里温度比较暖和,虽然没有了雪水,但是附近有小河。

女子穿戴好了衣服,把窗帘一个个打开,很快明亮了起来,空气也畅通了许多,想了想,重新坐回去,从盒子里取出笔墨。

她要告诉自己的父母,丈夫答应建房子,以后他们家就不住毡包了。

除了专门请木匠瓦匠师傅们,其余的劳动只需要丈夫的哥哥弟弟们,加上娘家人已经足够,想到明年就能住上宽敞舒适的宅院,刚成亲一年多的女子就很开心。

时代变了。

从塞南到塞北,每户都分了非常大的牧区,并规定了养殖数量的上限,有保护牧地生态的义务,这个变化的背后是整个地方社会的变化。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塞南行省的百姓们逐渐住上了砖房,慢慢的塞北地区也发生了变化。

严格的土地政策,每片牧场单家落户,再也没有了奴隶,大家都是自己的主人。

“唰。”

听到帘子掀起的声音,女子以为丈夫回来了,露出高兴的笑容转过头,笑容逐渐僵硬,眼眸里露出了一个不认识的人。

那人穿着肮脏的衣服,手里拿着带血的长刀,先是警惕的目光,等发现帐篷里只有白净的女人,犹如饿狼看到了羊一般,那人眼睛就像发光。

他跑出去两步,招呼了远处自己的几名同伙。

栅栏上满是鲜血,牧场主人倒在血泊里,几名马匪听到同伴的招呼声,连忙赶了过去。

北海地区,也就是后世的贝加尔湖,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储水量最大的湖,发生了一起灭门惨案。

马匪们以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年轻的夫妻,抢夺了他们牧场的财物。

一名北平的记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亲自去了一趟塞北地区,收集了完整的消息后,登上了北平的报纸,清晰的告诉百姓们,那些暴徒是如何作恶的。

大明每年都有死人,许多的命案都没有破。

但是随着物资的发达,社会的总体道德不断提高,猛然听到如此凄惨的事迹,乃至年轻夫妻相爱的故事,一时之间引发了北平的震动。

能引发北平震动的消息,很快受到其他报社的转载,很快惊动了内地,越来越多的百姓们关注,认为这太残忍了。

内阁忙着倭国收尾,以及皇帝陛下归京的事情,突然间,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乃至于文华殿都被惊动了。

“这件事可大可小。”

杨士奇意味深长的说道。

风气非常的重要,当下的内阁虽然也有小的矛盾,大体上保持了和睦,正所谓政通人和,解缙点了点头,理解杨士奇的意思。

“难啊。”

“事情哪里有有简单的。”

两位阁老发出了感慨。

从塞南和塞北施行分地到户的那天起,正如万事有利有弊,好的一面是人人都有了自己的牧场,而且因为和内地的紧密贸易,生活水平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坏的一面呢。

内地原子化社会同样也在牧区上演。

不同于内地,塞北和塞南大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像内地城市较为封闭,主要是无人区太多,那么治安的要求就太高了。

特别是大明在改变百姓们的面貌下,自然会有许多的反抗势力,无疑加大了难度。

塞南和塞北每年的全军大拉练,除了是保持军队战斗力,另外重大的原因就是根除匪患,保护牧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想要解决非一日之功,能做的不过是继续保持警惕,彻底消灭匪徒份子诞生的土壤。”

果然。

二人见到太子殿下的时候,朱高炽询问了此事,杨士奇上前回答了一番,听完后朱高炽也不再多言。

“根据与各部的商议,关于倭国,狗奴国,还有四国岛等地的布置如下,首先是四国岛,更名为二名洲,设三司制度,筑紫都司也是如此,计划用三年时间改制。”

“然后是东瀛都司、近畿都司、中部都司、关东都司、东北都司,北海道宣慰司。”

朱高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