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告大明臣民书(1 / 3)

“热烈欢迎太子殿下参观金州工业区。”

工厂墙壁外悬挂的横幅,经过长久的风吹日晒已经破败,工厂里各个车间正在生产,空旷的道路上,出现了几名工人扛着梯子。

到了此地,工人们爬着梯子,小心翼翼的取下横幅,然后交给身旁的管事。

管事抱着卷好的横幅,与工人们打了声招呼离开。

“这横幅会怎么处理?”

工人好奇的问道。

“肯定不会像一般的横幅处理,我估计要进行集中处理。”

另外一名工人猜测道。

做完了活的三名工人,并没有急着返回部门,在此处闲聊了起来,事情又做不完。

工人们穿着新换的工字装,脚上穿着皮靴。

皮制品已经成为了主流的纺织商品,为了满足大明市场的需求,除了塞南塞北,甚至西部七省都在向内地供应皮革,商队的身影,已经踏足荒无人烟的远东地区。

为了追求动物身上的皮革,整个远东地区犹如巨大的宝盆,最后变成了工人们脚上的皮鞋。

皮鞋已经是工人阶级的标志性穿着,包括军队,再也不只是上层阶级的物品,与之相对的是皮制品的需求,犹如无底洞一般。

商人们与大量奴儿干都司的土官合作,奴儿干各部的青壮为了商队服务,走上了更遥远的极寒地区,猎杀所有的野生动物,最后获得商队给与的口粮和工钱。

每年五月份开始,奴儿干铁道才开始忙碌起来,至少这几个月里,可以保障收支平衡,不在大幅度的亏损。

与之相对。

数十年前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金州,早已变成了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而众多兴起的行业里,医学是金州最璀璨的明珠。

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对人体的解剖,以及人体秘密的发现,从骨科到外伤,医术上有了巨大的发展,金州大夫成为了最有名气的群体。

金州的医学研究和产业推广,成为了全国的示范基地。

金州产馆。

“在唐朝时,裁缝们如果划破了手,会把长了绿毛的浆糊涂在伤口上,帮助伤口愈合,这个土方法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是有效的。”

“此土方,与京城寺庙和尚用绿霉治病是同样的功效,虽然制作方法不同,其实药方是同性质的,说明了此物质可以生产取得。”

“虽然还提炼成功,但是我相信要不了许久,必定是能成功的。”

李成贤看完了技术报。

技术报不但受众群体越来越多,而来也越来越细分,不再像最初的大杂烩,什么都装到里面。

想到之前看过的一篇关于微虫的学术文章,采取了自古以来,先民们对某些疾病现象,与某种不可见的微小物质有关,例如食物腐败,伤口感染等。

后来随着显微镜的发明,人们的确看到了肉眼看不清的微生物,按照先民的幻想的记载,称之为微虫。

但是也有学者反对。

不光是医学的划分越来越细,连技术报都开始细分,各行各业兴起的学者,也让学科变得更加细琐,有专门总结万物的学者,认为虫并适合,应该使用微生物的称呼,微虫只是古人起的不准确名称。

李成贤开始忙碌了起来,到了晚上回到了家里,明后天调休。

坊里有名大夫,哪怕是产科大夫,也很受邻居们尊敬,李成贤在自己的书房,想到了白天升起的念头,也忍不住开始动笔。

“本人在自己的医馆,经过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发现生完孩子的产妇当中,得产褥热病死的比例特别高,在百又五以上,有些病房甚至高达一成。”

“虽然医馆里关于消毒的经验越来越多,比最初有了很大的成效,但这些年里,始终再也无法降低。”

“去年本人受京城医馆邀请,外出京城行医游学数月,而在这几个月中,本人在金州医馆负责的病房里只有女护替本人照顾产妇,产妇死亡率居然下降了很多。”

“经过本人的摸索与推测,得出的结论是,有大夫照料的病房,产妇死亡率反而要高过只有女护照料的病房,所以本人的结论是,会不会是大夫把毒素带给了病人呢。”

“病人身上有毒气,而大夫常年接触病人,身上难免沾染了毒气,这些毒气又通过大夫传播给了产妇,刚刚生产完的产妇,身上元气大大渐少,抵抗不住外邪的入侵,所以被毒气上身,最后因此生病,甚至死亡。”

“有了这个结论后,我进行了长期的个观测,发现同行中那些经常参与解剖的大夫,他们负责的病房,病人死亡率要高于其他的病房。”

“参考微虫之说,本人认为还有病毒的存在,严格的洗手,使用酒精可以杀毒,经过半年的坚持,本人所负责的病房,病患死亡率成为了全馆最低的。”

“微虫、病毒,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存在,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