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撒钱之旅(二)(1 / 2)

非洲建国记 诡术木偶 1053 字 4个月前

里昂16、17、18三个世纪以来都是欧洲的丝绸之都。

但纺织业兴起后,里昂的丝织工业开始没落了。

因为靠近意大利的缘故,这里的印染行业十分发达。

石锦堂带着艾丽斯来到这里后发现这里有很多的丝绸工坊都处于垂死挣扎阶段。

是以他没费多少钱就盘下几家工坊,然后把这几家工坊的女工集合起来,统一培训踩缝纫机。

没错,他打算在里昂开设制衣工厂生产服装。

这两年他遍观欧美各地的服装行业,发现此时的人们还没有进入集约化成衣时代。

人们的衣服大多都是手工缝制,各国裁缝店遍地开。

穿着方面,这个时代的穿着还处于旧时代的末期。

男人们仍穿着及膝外套,类似于长款的燕尾服,老派又沉闷。

后世常见的西服虽然已有雏形,但是还没有大规模普及。

而女装仍旧是以庄重挺拔的裙装为主,她们每天都要穿勒腰挤胸的紧身衣。

同时还要穿-带着沉重裙撑的纱裙,这样的穿着让女性压抑又痛苦。

以至于到了20世纪初,巴黎的服装设计师保罗.波烈喊出:我设计的衣服里面没有紧身衣,引起了法国女人的疯抢。

石锦堂打算在19世纪的末期开创新的穿衣风尚。

另外制衣厂模式,在这个时间段还属于新鲜概念。

所以单一款型,均码销售也是新鲜事物。

若是能够制造出爆款,那就是海量的利润。

这些对于石锦堂来说不是难事,随便选择几款就能轻易达成目的。

在里昂这里的制衣厂前期主打三个款型。

男式短款西服套装,女性霍布裙,以及男性夹克衫。

关于制造成衣,石锦堂又想起了两个发明专利,拉链和电熨斗。

这个时间段还没有拉链以及类似的发明问世,他属于

电熨斗最快也得明年才会有人尝试制作,而他直接全包了。

新的制衣工厂使用流水线式操作,分工协作,方便提效降费。

同时大批量采用缝纫机作业,产品走批发路线。

同时也要招募服装设计师,专司女性服装,主打简洁明快的女性服装。

至于女性现代内衣,要等制衣厂规模起来了以后再进行,现阶段实在顾不过来。

由艾丽斯出任制衣厂的老板,她是女性又有财会的专业技能。

石锦堂给她提供制衣款型后,她照样生产就可以了。

她在这个工厂中要做的就是控制成本,这时代根本没有工人权益之说,工人普遍都是12、14小时工作制。

是以尽最大限度压榨劳动力也没人会说什么,等赚够了钱就直接甩手扔掉也不心疼。

至于他在西南非洲推行的中山装和列宁服,等鲸湾港工厂的产能上来了,也可以到欧洲来推广。

反正这个时代一切都是新鲜的,说不定还能引发新的风潮也说不定。

工厂的建设十分迅速,订购一批胜家的缝纫机就可以开工生产。

前期工厂只有100多个女工,她们对于新型服装的生产还有点手生,但是随着流水线工序的越发熟练。

生产的效率急速提升。

短短一个月就生产了出了3000多套麻布短西装。

因为是试生产,只是简单的熨烫后就上市了。

这些麻布衣服因为价格低廉,送去各家裁缝店推销,裁缝店主们很乐意销售这样进价低廉的成衣。

首批货销售一空,石锦堂和艾丽斯都很高兴,当即决定加大生产规模。

电熨斗,这东西原理很简单,断电功能也很容易设计。

找个懂电学的大学生,都能制造出来。

唯一缺陷就是这东西刚发明出来,质量很不稳定,后续还需要再深入研究。

如此一来,石锦堂光是制衣厂以及两项新发明就足够成立三家公司了。

这三家公司,制衣厂能很快实现盈利。而拉链厂直接给制衣厂做配套。

而电熨斗公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攻关。

石锦堂直接从巴黎的大学校园里,高薪聘请了几十个物理学的大学生和手工作坊的学徒。

让他们一起完善电熨斗,后续再让他们研发其他的家用电器。

比如电冰箱,电水壶、电饭煲之类。

这三家公司,石锦堂前期投入了差不多20万法郎。

此举推动了法国的就业率提升,拯救了里昂的纺织工业,又带动了gdp增长。

做了好事的石锦堂没有停留,带着特鲁多和几个护卫,掉头直奔德国的斯图加特市。

鉴于德国法国处于竞争状态,双方并没有连通的铁路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