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1 / 4)

白话水浒 清风随竹影 3679 字 3个月前

当时,周谨和杨志各自勒住马,在旗下准备出战交锋。然而,就在这时,兵马都监闻达大声喝道:“等一下!”他上前向梁中书禀报道:“恩相,考虑到这两人在比试中可能会受伤,枪刀无情,一旦失手,轻则残疾,重则丧命,这对军队是不利的。我建议将他们的枪头去掉,用毡片包裹,然后在地下蘸上石灰。他们再上马交锋时,都穿上黑色战衫。以枪尖互刺,谁身上的白点多谁就输。这样如何?”梁中书点头称赞:“这个提议很妥当。”于是下令照办。

周谨和杨志遵命将枪头去掉,用毡片包裹起来,形状像骨朵一样。他们都换上了黑色战衫,各自用枪蘸了石灰,然后再次上马来到阵前。杨志横枪立马,仔细观察周谨的装备和动作,发现他的确精通骑射和马术。周谨则头戴皮盔,身穿铜甲,骑着一匹黄色战马冲向杨志。两人开始激烈交锋,你来我往,搅作一团。

经过四五十回合的激战,周谨的身上被杨志刺中了许多处,斑点像打翻的豆腐一样密布全身;而杨志只有左肩胛上被周谨刺中了一个白点。梁中书看后大喜过望,叫周谨上厅来查看身上的痕迹并说道:“你前任官职是军中的副牌军官,但看你这样的武艺如何能够南征北战、担当重任呢?我决定让杨志接替你的职位。”

管军兵马都监李成上前向梁中书禀报道:“周谨的枪法虽然生疏,但他的弓箭技术却非常娴熟。如果直接撤去他的职务,恐怕会动摇军心。我建议再让周谨与杨志进行一场箭术比赛,如何?”梁中书点头称是,并再次下达命令,让杨志和周谨进行箭术较量。

两人接到命令后,都放下了长枪,取出了弓箭。杨志从弓袋中拿出那张弓,调整得端端正正,然后跳上马,跑到厅前,立在马上向梁中书请示:“恩相,弓箭无眼,恐怕会有误伤,请您明示。”梁中书回答道:“这是武将之间的比试,无须担心伤残。只要你们展示出自己的本领,即使射死了对方也不必计较。”

杨志得到梁中书的指示后,回到阵前准备比赛。李成又传下命令,给两位比箭的好汉各发一面遮箭牌以保护身体。两人都将遮箭牌绑在手臂上。杨志对周谨说:“你先射我三箭,然后我再还你三箭。”周谨听了这话,心中愤恨不已,恨不得一箭将杨志射穿。

然而,杨志毕竟是军官出身,他识破了周谨的企图,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两人开始比试箭术,一个英姿飒爽,一个气势豪强。一个曾经在山中射杀猛虎,一个习惯于在风里射穿杨柳。他们的箭矢射满时,兔狐都会丧命;箭矢发射时,雕鹗也会受伤。两人在场上较量技艺,施展手段,引得众人纷纷围观。一个的箭矢难以抵挡,一个的身法难以防范。顷刻之间就要分出胜负,霎那之间就要决定存亡。虽然两人都是降龙手般的神箭手,但其中必定有一人更强。

当时,将台上的青旗已经开始挥动。杨志策马向南边奔去,周谨紧随其后,纵马追赶。周谨将缰绳搭在马鞍上,左手持弓,右手搭箭,拉得满满的,瞄准杨志的后心嗖地射出一箭。杨志听到背后弓弦声响,迅速一闪身,躲在马镫里,那支箭射了个空。

周谨见一箭未中,心中开始慌乱,急忙从箭壶中取出第二支箭,搭上弓弦,再次瞄准杨志的后心射去。杨志听到第二支箭射来,却没有再躲进马镫里。那支箭如风般飞来,杨志此时也已取弓在手,用弓梢轻轻一拨,那支箭便被拨落到草地里去了。

周谨见第二支箭又未射中,心里更加慌乱。而杨志的马已经跑到了教场的尽头,他猛地一拉缰绳,马便转身向正厅方向跑回来。周谨也勒住马,让马回转,顺势继续追赶。在那片绿茸茸的芳草地上,两匹马如同翻盏撒钹一般奔腾跳跃,犹如一团旋风般疾驰而过。

周谨再次取出第三支箭,搭在弓弦上,拉得满满的,用尽全身力气瞄准杨志的后心窝射去。杨志听到弓弦声响,扭转身子,在马鞍上把那支箭一绰便绰在手里,然后纵马冲入演武厅前,撇下了周谨的箭。

梁中书看到这一幕非常高兴,他传下命令,让杨志也射周谨三箭。将台上的青旗再次挥动,周谨扔下了弓箭,手持防牌,策马向南奔去。杨志在马背上轻轻一纵,用脚轻拍马肚,那马便如闪电般追赶上去。

杨志先虚拉了一下弓弦,周谨在马上听到脑后弓弦声响,立刻转身用防牌去挡,却扑了个空。周谨心中暗想:“那家伙只会用枪,不会射箭。等他第二箭再虚张声势时,我就喝止他,这样就算我赢了。”然而,周谨的马已经跑到了教场的南尽头,只得掉头向演武厅跑来。杨志的马见周谨的马回转,也跟着转身。

这时,杨志已经从箭壶中抽出一支箭来,搭在弓弦上。他心中想道:“如果我射中他的后心窝,必定会要了他的性命。我和他之间并无冤仇,我只射他不致命的地方便了。”于是,他左手稳如泰山托住弓,右手如抱婴儿般轻柔地拉开弓弦,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一箭正中周谨的左肩。

周谨措手不及,被箭击中后翻身落马。那匹空马则直接跑过了演武厅背后。众军卒见状纷纷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