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温馨(1 / 2)

天色已经大黑,雨却还是没有停止的趋势,小小的厨房,一灯如豆。

苏辛在厨房里忙碌。

乡下的土灶,两眼,一大一小,大的那个灶眼上放着一口生铁大炒锅,里面正在犒油,是向南下午带回来的那一大块猪肉上切下来的白肉。小的那个,上面是一个砂锅,里面正咕嘟咕嘟煮着香喷喷的大米粥。

向南走了过来,“我帮你烧火。”

“不用不用,你赶紧回去看着崽崽。”苏辛挥挥手,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我想了下,既然吃炒面,那不煮汤了,晚上喝点粥好,煮个地瓜粥怎么样?”

“行,都听你的。”向南无所谓,看着苏辛一边动作熟练地拿大勺子翻动着砂锅里的粥以免粘锅,一边蹲下身把大灶里的柴火抽出一根,就剩一点小火慢慢烧着,猪油已经差不多犒好了,金黄色的油渣正在大铁锅里翻滚着,闻一下,香!

苏辛拿抓篱一捞,停留一会,等油滴得差不多了,再把油渣倒进旁边早就准备好的一个大搪瓷缸里,说起来,这玩意,她都快忘记多少年没吃过了,但是自从穿来这里之后,每次犒油后的油渣,不仅向南吃得津津有味,就连她,其实也蛮喜欢的。

哎,说起来,都是泪啊。

她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精英白领穿到这个风起云涌的七十年代,说实话,刚开始,真的不是那么容易适应的。

习惯了出门开车,夏天空调,冬天暖气,手机电脑电视电影种种便利生活方式后,到了一个没有电灯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啥啥都没有的地方,这个落差,何止飞流直下三千尺。

唯一庆幸就是,爱人在身边,有人相互扶持,人生充满希望。

更庆幸的是,因为有一个当军人的丈夫,也培养出她强大的动手能力,穿来没多长时间,她就把自己状态调整好,让自己尽量适应现在的生活环境。

那句话怎么说的,不是环境迁就你,是你迁就环境,不逼一下自己,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

这话她深表赞同。

看她此刻做饭都不需要人帮忙烧火就知道了。

我左犒油,右煮粥,锅铲在手,天下我有。

牛,挺牛!

油渣最好是趁热吃,不过向南这几天有点上火,就不给他吃了,留着,放碗橱里,明天烧菜的时候可以搭配。

犒好油,那边粥也差不多好了,Ok,那就开始炒面吧。

咸面线是凤城市这边特有的一种特色面食。

用优质小麦粉加适量盐水加工而成,之所以叫面线,不叫面条,是因为这种面形状细长,柔韧有弹性,挂在那里跟一根根线一样,所以叫面线。

又因为制作过程中加了盐水,面本身带有咸味,所以叫咸面线,挺直白形象的对吧。

这面在当地也叫长寿面,地位挺高的,谁家长辈过寿,都要想办法弄一碗来,给过寿的老人家吃,寓意长寿,喜庆日子里或者家有贵客,甚至是年节祭祀,都少不了这面出场。

虽然是穿书,但是可能作者设定的原因,除了国家名字不同领导人不同之外,其他的历史进程甚至风俗食物等等,都和苏辛他们原来的世界很像。

就好像这咸面线。

前世苏辛也是吃过的,也知道怎么做,虽然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人吃饭,但她有一颗热爱烹饪的心,不敢自夸手艺多好,但至少还算拿得出手。

这咸面线有好几种做法,不过最主要的烹饪方法还是炒。

因为是手工制作,制作过程有一个步骤是放在户外自然风干的,所以在吃的时候,要先汆烫,就是用水洗。

这样做一个是洗去面线晾晒过程中沾到的灰尘,以及使面线软化,一个是可以去除面线本身的咸味。

因为面线本身足够咸香,所以简单的素炒其实最是美味,其中以韭菜豆芽炒面线最搭。不过苏辛家里此刻没有豆芽,但是有韭菜,也很可以了,四月韭菜正当月嘛,

焯一遍开水,过一遍凉水,没有前世苏辛最爱吃的卷章肉,瘦肉也聊胜于无,切几片瘦肉,放葱,下锅,滴几滴鱼露,来回翻炒几下,瘦肉煎得香喷喷的,盛起来放一边的碟子里备用,铁锅里再倒猪油,放面线,左手持锅铲不停翻炒,右手则持一对筷子,把翻炒的面线划散,这样可以避免面线缠绕成团,且受热均匀。

这样连续炒了几分钟后,把面线翻到一旁,再倒猪油,下韭菜,韭菜熟得快,炒一会就可以了,再把旁边的面线和韭菜一起翻炒均匀,最后把之前炒好的瘦肉放下,再翻炒几下,倒点本地产的酱油,一锅香喷喷的炒面线就搞定了!

可惜没有豆瓣酱,不然味道更正点了。

向南已经闻香而动了,怀里还抱着一个蠢蠢欲动的小孩儿走进厨房。

苏辛瞄了一眼那父子俩,笑拉起来,“呀,崽崽醒了啊?”

小孩儿估计刚醒没多久,还迷迷瞪瞪的,几根小短毛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