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潼关之战(1 / 2)

尊者劫 橘留香 1769 字 3个月前

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手下大将崔乾佑进攻潼关,唐将哥舒翰坚守潼关半年不出,崔乾佑便派手下散布谣言,说叛军人数不过区区四千,宰相杨国忠与哥舒翰素有嫌隙,便上奏唐玄宗,令哥舒翰出战。但潼关天险自古以来便是易守难攻,潼关城外挖了三条壕沟,每一条宽两丈深一丈,哥舒翰派兵出战迎敌受困。

不空大师与哥舒翰有故交,以前不空在长安译经传法之时,唐玄宗邀请满朝文武皆来听法,很多文官武将都认识不空大师,而且不空在三年前长安城大旱之时,应玄宗之命当众施法求雨,顷刻间果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是以长安城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对不空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话说现在叛军作乱,危及朝廷,殃及百姓,不空作为大唐国师,焉能不忧?他秘密写信给远在灵武的太子李亨,将叛军攻陷洛阳的消息告诉李亨,李亨遂命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河南解潼关、长安之困。不空同时也向哥舒翰修书一封,告诉他自己在少林寺的弟子叶尘将奔赴潼关前线,协助唐军作战。哥舒翰看在不空情面,又听说有一位武功高强的少林俗家弟子来前线助阵,自是高兴,就接待叶尘在客栈落脚休息了。

翌日,潼关城外,哥舒翰派出二十万唐军出城迎敌,由于城外地面挖了三条深沟,本来是用于抵御外敌侵略的,现在唐军需要自造云梯和木板,搭在沟壑两端,好让大军通过。但通过以后,他们面前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间小道,这条小道,北临黄河,南靠群山,小道地面仅可容一队兵马通过,这二十万大军就这样沿着小道,呈一字排开,在山路上绵延数百里,向敌军阵营开拔而去。忽然听得头顶上方山隘处有叛军吹哨声,唐军大惊,慌忙抬头,却见山上滚木、擂石、飞箭、火把一起落下,唐军躲闪不及,被砸中伤亡者十之八九。剩下所幸未被砸中的唐军,为逃避源源不断、从山上倾斜而下的攻势,有的就地躺倒,以手护头,希望能把伤亡降到最低,有的干脆从山道纵身跳下,投入黄河之中,生机渺茫。唐军本想撤逃,但是后路却被叛军切断,有不少唐军被从山顶冲杀而下的叛军推搡到山崖之下殒命。这时又听唐军前方一阵呼喊,只见在唐军队伍前方,有叛军将装满毡布和柴草的七、八辆运粮车用火点燃,燃烧的运粮车横亘在唐军前方,使军队无法前进。一时间前方烈焰熊熊、烟雾弥漫、遮天蔽日,唐军根本看不清远处情形,以为叛军全部躲在烟火之后,于是万箭齐发,朝着烟火后方射去。这样射了大约半个时辰,等浓烟散去,才发现前方空无一人,方才已浪费了数万只箭羽,甚为懊丧。这时只听唐军后方喊杀声大起,有叛军一万人从后方截断唐军退路,将已生退意的唐军击杀无数,唐军兵士欲逃命而跳进黄河、坠下山崖的不计其数。

就在这时,忽然叛军身后的地面土层迅速隆起,然后破土而出一个身着灰色布衣的年轻人,右手握着一口戒刀,左手以闪电般的速度向叛军士兵射出一连串佛珠,几乎每一粒佛珠都射中一个叛军的眉心或咽喉,佛珠势大力沉,几乎每一粒都从叛军身体穿体而过,将叛军身上透出一个孔洞,洞口血光四溅!这个年轻人正是叶尘,只见他腰间系着一个布袋,左手从布袋内飞速取出佛珠击杀叛军,那布袋鼓鼓囊囊,里面约莫装了数百粒佛珠,叶尘粒无虚发,转瞬之间,已有上百个叛军倒地不起!随着叛军纷纷倒地,叶尘在唐军后方渐渐杀出一条血路,叶尘指示唐军趁机尽快从这条被叛军尸体铺成的窄路上撤退,这时忽然感到脖颈后方一股凉意,又听到兵刃在空中旋转之时的嗖嗖风声,心知定有敌军从后方偷袭,本能地低头闪避,同时将身体一横,一个鹞子翻身躲开兵器偷袭,却见敌军兵刃已将自己腰间的布袋切破,佛珠洒了一地!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这口兵刃已经回到了一个身材高大、豹鼻鹰眼、满面凶光的突厥将军手中,再看他手里的兵器,原来是一枚有六个旋刃的回旋铁轮!这种兵器多用于突厥、契丹军队对敌作战中,被抛出后多为攻击对方头部或颈项,不论得手与否,兵器都会借回旋之力而返回到主人手中,然后可再次抛出,对敌人进行下一轮攻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个突厥将军见第一次偷袭叶尘不成,就迅速再次抛出手中兵器,向叶尘袭来!叶尘用少林菩提刀法挡住对方回旋铁轮的进攻,但感觉铁轮势大力沉,自己手中戒刀险些被绞飞,叶尘暗自心惊,自己在少林寺苦心修习十余载,见过天下各门各派无数高手,却不曾想到在叛军之中也会有这等高手!这个突厥将军名叫阿吉贺,是安禄山手下的大将,曾为安禄山立下战功无数,武功高强,还会突厥法术,甚为可怖。阿吉贺见二击不中,心知叶尘也是当世高手,就从右手射出一张大网,劈头盖脸地向叶尘罩下。

叶尘见大网袭来,不敢怠慢,立刻抛出手中戒刀朝大网飞去,欲斩断大网,却不料这大网乃是纯铁打造,戒刀斩它不断,却被包成一团,向叶尘砸来。叶尘立即施展大挪移身法避开大网,随即施展少林无相神功,以“倒卷瀑布”之力,将附近山岭、地面上散落的佛珠重新席卷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