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两县格局,一天一地(1 / 2)

青溪县。

骆宾王、许自牧、富嘉谟三人在周边游玩了六日。

湖上泛舟,江畔垂钓,山脚狩猎,轻松惬意。

得陈青兕指点,骆宾王对于诗文有了全新的了解,灵感来时,提笔作诗,虽未能完全改变诗风,却也大有精进,心情大好。

富嘉谟也略有所得。

唐朝的散文也承六朝余风,尚徐庾体,轻艳绮靡。富嘉谟深以为恨,以经术为本,崇雅黜浮,渐趋雄迈,自成一派,也是一位秉持扫去六朝艳气的人物。

故而杜甫后世为他们写出“举天悲富骆,近代惜卢王”的字句。

许自牧则文采比不过二位,一心游玩,反而最是畅快。

这日骆宾王正在酒肆中会友。

骆宾王本就是婺州人,在婺州有不少亲朋好友,都是地方上的名士。

他们得知骆宾王在青溪县,本打算为了迎接他,举办一个诗会。

结果一连多日,发现骆宾王并无南下之意,反而在青溪县久候。

一行人索性北上来寻,顺便也拜会一下,名望日盛的青溪县县令陈青兕。

看着阔别多年的好友,骆宾王也很是开心,早年穷困,生活无以为继,不少故友慷慨解囊,助他渡过难关。

听说故友诗会安排,骆宾王登时来了精神,带着几分兴奋的道:“诗文赴会甚好,只是换在青溪县举办如何?这里山明水秀,更有青兕先生坐镇,文气最盛,最为合适……”

好友之一的张弘先是略显尴尬。

他们此次组团而来,是带着任务来的。

古代地方官员除了负责民生以外,教化也是一大功绩。

比如组织个诗文赴会等等,不过诗文赴会需要文坛的领军人物坐镇,方能传扬一时,都是一群小角色,有什么用?

兰亭盛会为何千古流传?

还不是从上至下都是千古流芳的人物?

骆宾王此时已经有了一定名望,正是镇场面的不二之选。

哪里想到骆宾王在青溪县不舍得离去了。

张弘见骆宾王对于青溪县那位传说中的陈县令发自内心的崇拜,心中也有些好奇,放弃了来意,说道:“那就依观光的!由你定个时日,来场盛会。”

骆宾王沉吟片刻,说道:“不妨定在今夏,青兕先生最近忙着春耕之事,无暇他顾。此番盛举若无青兕先生,不免少了一半风采。”

骆宾王一脸振奋,大有聚英豪于青溪,高举义旗,号令群雄一同造反的意思。

**********

桐庐县。

今日姬温早早洗漱,整理衣着,乘坐车轿,与县中县丞以及两位功曹一并出城迎接苏州赵家远来商谈契约之事。

姬温其实打心底的瞧不起赵家这样的工商世家,只是事关自己的前程,却也不得不屈尊来迎。

但县令的架子他还是揣着的,人就坐在马车上,并没有下车轿。

直到计涛兴奋高呼:“来了,来了,赵家人来了……”

姬温掀开车帘,驻足眺望,远处一群人浩浩荡荡向此处行来,预估一下足足有三百人之多,将建工坊的工人都一并带来了,显然诚意十足。

姬温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在壮丁稀少的桐庐县,多出那么多人,能够缓解壮丁严重不足的事实。

孤儿寡母极难带动消费,壮丁是刺激消费的主力军。

看着对方如此有诚意,姬温勉为其难的下了马车,屈尊上前。

“东家,前面姬县令与计县丞领着县里乡绅等候多时了……”

赵泽眉头微皱,眼眸中却有一丝惭愧,但只是片刻,收拾了心情,抬手制止了大部队的前行,对后方说道:“你们先去青溪县,我随后即来!”

桐庐县位于苏州至青溪县之间是必经之路。

赵泽扬鞭策马上前,至百步外下马步行。

“姬县令、计县丞!”

赵泽在桐庐县做过调查,与姬温、计涛以及县里乡绅都有过接触往来,很是熟络。

“让姬县令、计县丞久候,赵某惭愧!”

赵泽深深作揖,行了大礼。

姬温对于赵泽此举很是满意,说道:“赵东家作了明智的决定,桐庐县绝不会让赵家失望。”

赵泽欲言又止,众目睽睽之下,他不好丢姬温颜面,只能尴尬赔笑。

姬温热情邀请赵泽入县,说道:“本官已经备好酒席,赵东家随我入县细谈。”

赵泽哪好意思入县,只能硬着头皮道:“姬县令、计县丞,还请借一步说话。”

赵泽将两人请至一旁,作揖道:“合作之事,赵某可以做主,贵县所有蚕丝,依照约定优劣分为三等,我赵家全收,比约定价格多添一分利,可立定契约。至于织坊、染坊一事,我赵家另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