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审问(1 / 2)

黄河寿见陈青兕如此有把握,以为他掌握了什么决定性的证据,想着那句“救你黄氏全族”的言论,眼中也闪过一丝惊惧。

吃空饷他不怕,但通敌资敌的罪名,却不是他能够承受的。

黄河寿一脚将徐凯踹翻在地,说道:“快说,你到底干了什么?”

徐凯自己也慌了神,重新跪伏于地,语无伦次的道:“末将,末将,没有,末将不知,他们只是说需要一些镔铁修补农具,绝对没有通敌资敌的意思,都督明察……”

陈青兕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他是知道历史走向的。知道九姓铁勒未来会反,这些铁器必然会成为铁刀、箭矢成为,对付唐军的利器。

“混账东西!”

黄河寿怎么也想不到徐凯真的大胆到这个地步,真就向草原贩卖朝廷严令禁止的铁器,怒火攻心,又一脚飞踹了过去。

这一脚动了真火,徐凯给踢得滚了好几个圈,想要爬起身,继续跪着都做不到。

陈青兕试探性的问道:“要了镔铁,是不是又开始讨要兵器了?”

他在后世见过太多这种情况了。

极大部分的贪污犯罪都是从一点小事开始,随着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额也就越来越多。

徐凯脸色惨白,这还真让陈青兕猜中了。

灵州这边的情况有些特殊,导致了空饷的粮食不太好出售。

灵州号称塞上江南,凭借黄河水的滋养,农牧业发达,湖泊众多,湿地连片,乃北地为数不多的资源宝地。

不过经隋末大动乱,天下人口锐减。

而灵州又与当时最强大的突厥接壤,受损最严重。

这天下各地都缺人口,灵州又远居北地,道路不便,没有人会向灵州迁移。

故而即便坐拥风水宝地,灵州的人口一直得不到提升。

这里呈现一种有沃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这里的农民每一户都能分到超乎他们能力的耕地。

在没有人口压力的情况下,灵州的粮食是能够自给自足的,还有一定的富余。

故而军中剩余的粮食无法往灵州贩卖,大唐又有三贾均市法,粮食这类商品有固定的价格,你费千辛万苦将粮食运到需要它的地方,又卖不得高价,得不偿失。

多余下来的粮食,卖给草原是唯一能够赚大钱的途径。

草原人游牧为生,每到冬天就是一场生死考验,族部储备一些粮食,能够让他们在关键时候渡过生死大关。

这也是朝廷不允许粮食北上的原因,弱肉强食,控制草原人口。

如果草原人都能平安度过每个冬天,人口大涨,以他们全民皆兵的习俗,不需几年,几个大部落一联合,就能凑齐十数万的队伍。

实力壮大了,谁愿意给人看家护院?

徐凯为了利益,破了戒。

面对草原人求购少许镔铁修葺农具的要求,自然不会拒绝。积少成多,然后某一天又说与敌部落交战需要一些兵器。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徐凯有心拒绝,也控制不住局面了。

何况对方给的钱财确实够多……

陈青兕问道:“可知道与伱交易的对象是哪个部落?”

徐凯一时不答,只是蜷缩蠕动,缓解腹部的伤痛。

黄河寿怒喝道:“还不如实招来?”

徐凯支撑着跪伏在地,说道:“是回鹘部落。”

陈青兕皱眉道:“是确定,还是他们说的?”

这与他记忆中的情况不一样,历史上九姓铁勒叛乱,到底是哪九姓他记不得的,但不可能是回鹘。

尽管回鹘是铁勒诸部的一支,但这时候他们的实力还非常弱小,而且是坚定的亲唐一派。正是因为站对了位置,九姓铁勒因叛乱被唐军覆灭,回鹘才得到了壮大的契机,逐渐成为草原上的强大部落。

徐凯道:“他们说是回鹘?”

陈青兕皱起了眉头:“你没有深究?”

徐凯不发一语,他图的是钱,并不在乎对方是谁。

“蠢货!”

陈青兕骂了一句,道:“要是提供一些有用的消息,还能给你戴罪立功的机会。不然……你现在的罪,死十次都不够。”

徐凯神色一动,突然上前爬了两步,说道:“他们在思结部,对,他们是思结部人。”

陈青兕心思是何等机敏,立刻追问道:“什么思结部人?你是在思结部看到他们,还是什么?”

他不太相信思结部要造反。

思结部真有反心,就不会派人去京畿告御状。

而且思结部向来亲唐,他们的部族也是朝廷最信任的几个部落,安置在了漠南,拥有最富庶的草场,待遇与漠北草原不能相提并论。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思结部是没有理由,也没有道理反的。

徐凯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