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降者不杀!(1 / 2)

自黄河寿领兵出战以后,陈青兕便无心睡眠,在都督府的大厅里坐立不安。

狄仁杰在一旁相陪,却也不知如何宽慰,他自己此刻也不比陈青兕好到哪里,双手无处安放。

狄仁杰是接触过一些兵事的,这也跟他父亲狄知逊有关。

狄仁杰有历史上的成就,跟他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狄知逊明经及

狄仁杰本就天赋异禀,王佐之才,又跟着父亲四方为官,接触各方事务,累积了大量的基层经验。

所以说张柬之、魏元忠这类人需要经过磨炼,才能将自己在国子监里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可用之才。

狄仁杰则却可以立刻委以重任,俗称满级账号。

狄知逊在郑州、梁州担任司兵参军、兵曹参军、录事参军的时候,就是负责军中事务。

狄仁杰也因此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他也是

陈青兕的情况与狄仁杰是有些相像的,他后世因身份背景的问题,常年混迹在吃苦耐劳又不讨好的岗位,但就因为这样,他动手实干能力极强,很多难题到他手上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兵事却是陈青兕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固然凭借人性,与狄仁杰一起商定下了此次战略,成与不成实在没有把握。

尤其是他们定下的计划是夜袭,可直到天明时分,都不闻战斗的消息。

明显局势发生了未知的变化。

这种变故让陈青兕更加的不安,未知的状况,让他难以平静。

他知道地位越高,一个决定一个命令可以影响很多的人。

可是直接影响数千条生命的决定,他自己也是

陈青兕身为后世人,骨子里有着对生命的敬畏。

直到正午时分,陈青兕耳中听到了“捷报”两个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传捷报的探马与传递军情的探马不一样。

他们还肩负安稳民心的作用,入城以后就开始在大街上高喊“捷报”,以安民心。

陈青兕安心了,摆出了一副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态度。

“陈都监!”

“我军在怀远县外,大破铁勒叛军。六万铁勒叛军溃败,四散奔逃。黄都督乘胜追击,一路向北掩杀。黄都督特地让属下向都监禀报,说都监妙计破敌,怎么样也得擒杀一两个叶护助兴。”

陈青兕眼眸中透着一丝喜悦,好一个擒杀叶护助兴,这才是唐军应有的样子。

他想了想,还是问道:“可知为何黄都督会拖延进攻时间?”

探马一脸懵,如实道:“不知。”

陈青兕换了一个方式询问,说道:“他们夜里可曾打算发起进攻?”

探马道:“有这打算,黄都督领着我等已经到了突击距离,但见对面灯火通明,就下令退了下去。直至天明后,叛军攻城正酣,黄都督才下达了命令。”

陈青兕是何等机敏,瞬间反应过来。

原来如此。

铁勒营地灯火通明,说明他们并未休息,在干自己的事情。

他们天刚亮就发动了进攻,应该是为一早的进攻做准备。

如果依照原定计划行事,铁勒部尽管会措手不及,却也会因大部分人没睡,能够在

奇袭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陈青兕望向狄仁杰,很明显他也想明白这点。

陈青兕道:“这就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此事表明,再好的计策,亦不会一成不变。敌人不会配合着你的策略行动,此时一个有经验懂得应变的统帅就尤为重要。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不能盲目的让前方将帅依计行事,得给出他们应变的空间。”

陈青兕总结着经验,此话既是对狄仁杰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陈青兕想了想,问道:“那现在怀远县的情况怎么样?”

探马如实道:“很是惨烈,比粟毒杀进了县里,给思结部带来了很大的伤亡。如果不是黄都督出击的及时,思结部或许撑不过今天。卑职来的时候,思结部的人正在追击残余部队,收押俘虏。”

探马只是随口说了一句。

陈青兕却是反应极大,豁然起身,说道:“走,我们立刻去怀远县。”

他挥手示意探马退下。

“怀英,等会我需要你的配合。”

狄仁杰有些没反应过来,但还是作揖道:“愿听先生吩咐。”

陈青兕对于思结部有一定的好感,尤其是思结英才这个思结部的少主,给了他很深的印象,有魄力有胆气,仰慕华夏文化,熟读中原历史典籍,所欠缺的只是阅历。

如果思结部交到思结英才手上,大有可为。

此番漠北铁勒诸部南下的叛军都是能战的健儿,如果让思结部吸纳过多,会引发连锁反应,可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