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改养马地为民田(1 / 2)

“好了,今天的课业就到这里。”

郭瑜忘了一眼下方崇贤馆的学生,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去了。

一众三品官级别的二代,看着郭瑜离开的背影,甚至有些傻眼。

胆子最大的李尚丘,推了贺兰敏之一把,说道:“常住,郭先生这是尿急了?”

郭瑜原本最喜欢拖堂,儒学深厚繁杂,短短千言就能有万千说法解释,随便一句话就能说上半天。

对此崇贤馆的学生是怨声载道,但郭瑜却我行我素,毫不在意。

他为人顽固,教学严厉,尤其是有了戒尺之后。不管是谁,戒尺之下,都不留情,让一众学生又敬又怕,奈何他不得,只能在背后抱怨。

今日却走的异常利索,让人意外。

贺兰敏之并没有接话,而是规规矩矩的整理着书本,一副乖宝宝的模样。

李尚丘惊愕的看着贺兰敏之,一瞬间忍不住跑到窗外,看看太阳现在位于东方还是西方。

郭瑜这个先生如此,贺兰敏之这个小霸王也这样?

陈青兕一直陪着李弘完成学业。

贺兰敏之告辞离去了。

李弘上来说道:“陈先生,孤要去詹事府听张詹事讲治国之道,先生也一起去吗?”

陈青兕今日在课堂上学了不少东西,反正左右无事,一起去听听张文瓘的治国思路也是一件美事。

张文瓘此人,陈青兕是对他有一定印象的。

李绩将他比喻为今之管萧,后来升为宰相,执掌政事堂,在政治场上多有建树,深受李治的器重。甚至于张文瓘卧病之时,朝廷每有大事,李治都会询问一句是否和张文瓘商议过。但凡商议过的事情,一概准奏。

李治南征北讨,钱若流水,财政压力巨大,张文瓘为相的十年里,为朝廷减轻了极大的压力。

能够听得张文瓘治国政治,也是一件美事。

面对李弘的询问,陈青兕欣然同意。

两人一并走向詹事府。

“谢谢先生!”

走在路上,李弘突然道谢。

陈青兕问道:“太子殿下,何出此言?”

李弘道:“孤,其实不太喜欢这自称。敏之兄长是我唯一的伙伴,他若走了,那我真就是孤家寡人了。”

能够称孤道寡,或许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那是一种荣耀。

但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却是一件悲伤的事情。

陈青兕颔首道:“我明白了,只要他乱来,一些小毛病,就当作看不见好了。”

李弘很是高兴,走起路来都有些一蹦一跳的,说道:“一定不会,先生或许不知,敏之兄长最敬重陈先生,最喜欢先生诗文中的那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为了能够成为先生的学生,兄长一定会豁出去的。”

陈青兕心里说了一句:“诗仙的豪情,谁能不喜欢?”

“回头太子殿下可以跟他说,不必为了成为我的学生而改变自己。贺兰敏之就是贺兰敏之,无必要成为别人。我想见的是贺兰敏之的进步与改变,而不是让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喜欢的人。”

李弘不住点头,说道:“先生说的太好了,能够得到先生的指点,也是孤的福气。孤有些羡慕敏之兄长带着些许张扬洒脱的性子,他真要变成了别人,孤也不知道该喜还是悲。”

陈青兕心中略微触动。

李弘这位大唐的皇太子实在是太乖巧太懂事了,懂事的让人心疼。

无怪如此招人喜欢,这样的孩子,谁能不喜欢……

只是……如此仁善的性格,适合当皇帝吗?

陈青兕不禁自问。

带着这个疑问,陈青兕陪同李弘来到了詹事府。

对于陈青兕的到来,张文瓘等人有些意外,却也没说什么。

与郭瑜一样,面对特别为陈青兕新创的官职太子谕德的职权界限在什么地方,他跟着李弘一起来,就以为他有这个权力。

陈青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权力,反正在清晰明了之前,擦点边就擦点边了。

詹事府作为太子府的核心机构,张文瓘虽未晋宰相,权势跟宰相没有什么区别的。

唐朝是宰相议事制度,大唐所有的时政事情先由宰相们商议,然后宰相们提出建议,解决方法,然后交给皇帝批准。

为了培养太子的政治能力,皇帝一般会将宰相们上缴的奏章中挑选一部分送来詹事府,由太子先行批阅,决策或者写下自己的意见看法,然后交给皇帝做最后的裁决。

皇帝就根据太子的决策以及意见看法来判断自己儿子的能力,予以教导指点。

李弘今年才七岁,他自然做不到这些。

故而张文瓘便如宰相一般,将地方奏疏过目一遍,然后给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交由李治做最后的裁决。但相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