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陈青兕的致命弱点(1 / 3)

第327章陈青兕的致命弱点

原本看戏的许圉师,突然就傻眼了。

这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许圉师不求渔人得利,怎么还曾被波及的池鱼了?

辛茂将本被许圉师问得不知如何回答。

他本是许敬宗的人,是他一手提拔的,自然偏向袁思敬。

但陈青兕掀起的这股势头太盛,而且冒头直指庙堂弊端士族隐患。

论势,远胜对滕王李元婴的弹劾。

谁也吃不准结果如何。

但现在……

辛茂将轻笑道:“许相公,不论袁思敬还是高智周都是一时之选。只有一个空缺,那真不好说,谁任职都有可能。现在有两个空缺,自是不用争了。”

许圉师尴尬的一笑,大有自扇嘴巴的感觉,尽管心中不舒服,却也没有办法。

就现在今上对庙堂的掌控,别说是调离一位侍郎,即便将自己这个宰相干掉,也不会掀起太大的风浪。

很明显,礼部侍郎夏昱的外调是为了袁思敬、高智周两人让位的。

只是三日,李治下达了礼部侍郎的全新任命,袁思敬、高智周皆在其列。

长安,崔宅。

崔信明优雅的正坐堂上,看着儿子崔冬日整理出来的一叠机要情报,冷哼一声:“一个陈青兕,还真将长安搅的风起云涌。”

一说到陈青兕,崔信明眼中闪过一丝怨毒。

作为崔家的天之骄子,崔信明天生便有一种超然于众的优越感,自诩文章独步当代,远胜李百药,一枝独秀。

昔日科举,他率领的五姓精英一败涂地,便想着小的不行,自己这位老的顶上,会一会自己之后,文坛最出色的后起之秀。

面对陈青兕这位后辈,他特地派人邀约,要与之来一场文坛上的君子之争。

结果,换来了一声“不曾听过”。

崔信明三个字也因此成为笑柄。

此番再度复来,见陈青兕如日中天,不但成就大儒之名,连职位也从小小的员外郎提升到了侍郎。

这满腔不忿之余,心中又有点点羡慕,但就是这种羡慕,让他更加忌恨。

若非自己身为崔家人,李唐朝廷不敢用,哪里轮到竖子成名。

他沉着脸,随手取过一份情报,问道:“礼部现在什么情况?”

崔冬日俊朗沉稳,拱手说道:“袁思敬、高智周已经在礼部任职,两人皆是才俊,皆有二十余年的胥吏经验,很利索的接手了各自的事务……”

崔信明双眸透着一丝阴冷,说道:“卢承庆就没有做些什么?”

崔冬日道:“卢尚书并没有做多余的安排,只是分别让袁思敬主管祠部司,高智周管主客司,将两人分开使用。”

崔信明脸上带着几分嘲弄,道:“好一条忘恩负义的老狗。”

卢承庆自然是范阳卢氏中人,李治打压关东五姓是全方位的,除了打压排挤,还有利诱分化。

卢承庆就是其中之一,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大房,却背弃了五姓,心甘情愿成为走狗。

在得知袁思敬、高智周同为吏部侍郎的时候,崔信明便生一计,让卢承庆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袁思敬、高智周的矛盾,从而分化许敬宗这个大许党与陈青兕清流党的关系。

现在卢承庆却安排袁思敬负责祭祀礼仪,让高智周负责接待四夷使者。

彼此完全不接触相连,更别说会起冲突,显然无视了他们的安排。

在崔信明心中,家族的利益重于一切,皇权什么的对上家族利益,不值一提。

几百年的王朝,哪里能比他们千年世家高贵?

卢承庆这种行为,等同背叛。

“先不管他!”崔信明随即道:“当下如何压制陈青兕才是正道,绝对不能让陈青兕推起这股浪潮,不能再让李唐得逞了。”

这个再字,用得很传神。

很多人以为李世民对五姓不作为,甚至为了对外扩张,向世家妥协。但其实捅软刀子最狠的就是李世民。

以文化传承为主的世家最大的倚仗就是对文化的把控,他们掌控着文化的解释权。

古文深奥难懂,一句话几个字就有十数个解释,如果恶意的排列一下,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意思。

经史子籍对世家怎么有利就怎么解释,以至于想要成为大儒,首先得在文化上得到十足认可。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釜底抽薪,让孔子的后人孔颖达跃过关东士族,编写《五经正义》,由官方直接定儒家文化的解释权。

关东士族自然不认,甚至不屑一顾。

而李世民直接将《五经正义》与国子监,科举挂钩。一副你们可以不认,但是国子监教的是《五经正义》,科举考的是《五经正义》,不学《五经正义》就得不到晋升的机会。

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