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风云际会(2 / 3)

祸,现在被武皇后要求力挺陈青兕,两人都很不高兴,却也不得不办。

贺兰敏之一听巧了,立刻道:“二老放心,先生的事情就是敏之的事情,必然力挺到底。”

**********

长安,曹氏医馆。

一位少年拿着舂桶一下一下的碾槽捣药,他神情专注,手上的动作却是一下轻一下重,时不时的还停顿一会儿,显然心神并未在捣药之上。

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看着少年这般模样,微笑摇头,“咳咳”轻咳两声。

少年惊醒过来,回头一看却是自己的恩师曹元,也是这家医馆的东家。

曹元乃国之圣手,与孙思邈的徒弟刘神威齐名,是长安城内最好的大夫之一。

少年忙放下手中事务,起身作揖道:“见过恩师。”

曹元笑道:“回家去吧,待你心头事了,再来学医。”

少年被说中了心事,有些手足无措。

曹元道:“为医者,治病救人。人命之重,贵若千金。学医者,当全心全意,你这般三心二意,如何学医?”

少年带着些许迷茫的眼睛,立时清明,深深作揖道:“学生此去,只为跟随陈先生弘扬盛唐体,待事成之后,再回来跟恩师学习。”

曹元颔首道:“去吧。”

少年今年不过十岁出头,但他神态举止却无半点稚嫩,反而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

无他,少年姓王,单名一个勃字。

王勃拜别自己的恩师曹元,快步回到了自己的宅邸求见父亲王福畤。

王福畤现在官居太常博士,此刻正在与自己的好友杜易简在品茶聊天,得知自己儿子归来,不免惊愕。

杜易简道:“好久未见贤侄了,王兄也真是,令郎,天纵奇才,何必让他去学医?”

王福畤抿着唇,片刻方才道:“将三郎叫来此处吧。”

王勃年纪小小,走路却是刚劲有力:“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杜叔父!”

王福畤点了点头,脸色并不好看。

杜易简却是连连赞叹欣羡,说道:“来,子安,走近来些,让叔父好好看看。一年未见,长高了不少。”

王勃听了上前走了两步。

王福畤沉声道:“你不在医馆跟先生学医,回来作甚?”

杜易简是喜欢煞了王勃,立刻道:“孩子想家了,就不能回来看看父母?王兄何必动怒,我若有子安这样的孩子,只恨不得将他捧着含着,哪舍得给半点脸色。”

王福畤并不理会自己的至交,而是怔怔的看着王勃,说道:“若无事,便回医馆去罢。”

王勃却跪伏在地,叩首道:“父亲大人,孩儿想跟随陈先生,请父亲大人恩准!”

杜易简错愕的看着下面俯首的少年。

王福畤一听果然如此,大怒道:“大人之事,你一个孩子掺合什么。是非对错,轮得到你来定论?”

王福畤太了解自己这个宝贝儿子了。在他人孩子六岁还未正式接受启蒙的时候,王勃已经能够作诗了,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将杜易简震的说不出话来。

杜易简也是一个神童,九岁能文,博学有高名,因姨兄岑文本是当朝中书令,杜易简年纪轻轻得以入仕,担任殿中侍御史。他侍御史没有干出什么名堂,却因文采过人,名声鹊起,成为一代文豪。

杜易简看着王勃,发现自己这个神童,跟人家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王勃的才能并非昙花一现,他九岁不但能读《汉书》,还能鉴别错误,挑的还是颜师古的错。

颜师古出身儒学世家,名儒颜之推之孙,仪同三司颜思鲁之子以文学入选崇贤、弘文两馆学士,他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为《汉书》作注。

九岁的王勃,在读《汉书注》的时候,不但发现了错误,还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

这天赋只能用恐怖如斯来形容。

看着这样的儿子,王福畤非但不喜,反而深感恐惧。

慧极必伤!

王勃自从拜读陈青兕的诗作之后,感慨于盛唐体的豪情万丈,波澜壮阔,与之相比,宫体却若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陈青兕入京之后,王勃动了拜师之念。

他太聪慧了,在接触更加先进的文学理念之后,完全不愿再学腐朽的东西。

王福畤看着缠着自己送束脩,登门拜访的儿子,却果断拒绝了。

王福畤决定让自己的儿子沉淀一下,儒医一体,特地安排他拜曹元为师,先学医道,再学儒术。

原本要等孩子冠礼之后,才有长辈赐字。

王福畤却早早的给王勃取了字……子安。

“父亲大人……”

王勃泣声再拜道:“孩儿理解陈先生,懂得他的学问,我煌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