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大都督兼旌节(2 / 3)

但唐朝在“节”上作了一定调整,假节极少见﹐使持节﹑持节都是虚衔,但多了一种旌节之制,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佩戴旌节者,可自行封赏诛罚,无须向上请示。

本质意义上与使持节并没有区别。

大都督加旌节之权,不易于是地方上的无冕之王。

这份礼遇,在大唐立国以后,从未有之。

陈青兕都有些震惊,赶忙作揖谢恩。

朝会散去,陈青兕被李治留了下来。

看着有些惶恐的陈青兕,李治眼眸中透着一丝微笑,如此安排自是他深思熟虑的。

什么无冕之王,在李治看来都是虚的。

因为李世民知兵,深知大将在外,不可约束太过,不然会限制将帅发挥,让打输能打赢的仗。

故而唐廷对于出征在外的将帅或者边帅都给予极大的自主权力。当然也会赋予一定约束,不过有些地方是无法约束的。

如西域,再如现在的百济。

西域太远,真有什么情况,一来一回都得大半年,真要事事靠朝廷定夺,哪里管得住?

百济也是一样,路上没有与辽东互通,完全孤悬海外,就靠着港口海路传递消息,还得避开秋冬的大风大浪对流等情况,

真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别说来不来得及支援,就算消息传至,遇到恶劣天气,想支援都无力。

面对这种情况,就得需要镇守的将帅自己面对困难,自行解决,自行处理。

本来就算是无冕之王,现在不过给了一个名号而已。

用一个名号,既可以从道义上绑缚陈青兕,也可以填补陈青兕资历上的不足,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在百济大刀阔斧的干事。

一举两得。

陈青兕了解李治的性格,知他对自己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般信任,但这份关键时候的魄力,却也展现了天皇大帝应有的干略。

“陛下如此恩遇,臣心中实在惶恐,生怕辜负皇恩。”

漂亮的话,该说还得说。

李治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道:“朕相信爱卿,。”

李治性格阴骘,加上贵为九五之尊,不会将真心托付任何人。即便是对于最亲之人,也存着几分防备。

对于陈青兕,李治也是存着一定提防态度的,暗中也有自己的手段。

他不敢完全相信陈青兕表现出来的忠心,却十分相信陈青兕的干略能力,相信他一定能彻底解决百济之事。

陈青兕也有一丝动容,道:“臣自当鞠躬尽瘁。”

李治点了点头。

陈青兕立刻道:“陛下,臣想向陛下讨要一人。”

李治眼神微眯,随意道:“说?”

陈青兕作揖道:“黑齿常之!”

李治有些愕然,道:“朕还以为……”他顿了顿道:“就是那个百济的将领?苏邢公对他评价极高,说他有大将之风,若能收为己用,可令我朝多添一员智勇兼备的大将。”

陈青兕说道:“自从上次离宫之后,臣便苦思百济破局之法。特地求问过苏邢公,他覆灭百济之细节,得知黑齿常之有名将之器。臣觉得百济叛军最难缠的便是依仗地形便利,他们藏于山中,利用当地多山多林的优势,避开我军正面,通过袭扰战术,行疲敌乱政之法。此招端是狠辣,直击我军死穴。可见对方军中有懂得大战略的能人……想要破局,就得用百济将官,若能得黑齿常之相助,不敢说即定百济,至少也能捏住叛军七寸。”

李治颔首道:“说的有理,朕允了。只是此人忠心有待考验,爱卿不可大意,免得放虎归山。”

苏定方向李治提过黑齿常之。

李治也因此特地接见过其本人,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将才。

李治本打算过些日子,将他丢到西方去,远离百济,尽心为朝廷效力。

现在陈青兕想要在百济用黑齿常之。

李治还是有几分担心的。

陈青兕也有这种顾虑,他可是深知黑齿常之的厉害,历史上他聚众固守,让苏定方都拿他没辙。

但从历史上黑齿常之两次投唐,亦可看出黑齿常之并非那种百济的顽固死忠,他是懂得变通的。

懂得变通,那就能够收服。

“臣知道,若无十足把握,臣也不敢轻易用他。”

李治忽然问道:“刘仁轨现在在长安吧。”

陈青兕颔首道:“正在长安。”

李治道:“让他跟着你一起去吧,以白衣身份随军。如立功勋,再行晋升。”

陈青兕喜道:“臣遵旨。”

“还有……爱卿现在身份不同,尤其是百济那边,情形复杂。朕多额外赐你一支亲卫,护你周全。程伯献与爱卿有师生之谊,想来会好好护卫爱卿周全,就由他统率吧。”

陈青兕更是喜不自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