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威武唐军 一举多得(1 / 3)

程名振并没有作出任何特别的安排,只是领着陈青兕、刘仁轨、黑齿常之一行人前往营州军营。

作为大唐王朝的最前线,面对时刻的威胁,整个辽东辽西都处在全面备战状态。

这里本是胡汉混杂之地,又与各部接壤,已经不能用民风彪悍来形容了。

而是好勇轻生,在这里因为口角起冲突丧命的人比比皆是,此地的兵源,先天就比别处多了几分杀气。

程名振知陈青兕用心,但他觉得大唐军队本就天下无敌,没有必要特别对待。

事实也是如此,一入营州军营,陈青兕便察觉到一股肃杀的气息。

程名振是特地选择将士操练的时候来的,正值兵卒训练正激烈的时候,满营都是此起彼伏的喊杀之声。

来到一处巨大的校场,一千长盾手举着可以遮住大半个人的大盾前行,他们高举着巨大的长盾将自己包裹起来,相互并排而行,严丝合缝。

长盾手的后边是手持着长枪的枪兵纵队,枪兵之后是持拿圆盾、唐刀的刀盾兵,接下来是弩手、弓箭手,最后是骑兵,他们在后方自主移动。

在军队前方三十步外,竖立着一排排的草人。

长盾手如墙而进,在靠近草人二十步的时候,弓箭手突然箭雨倾洒。

在后排弓手射击的时候,所有唐军皆未止步,即便是最前面的长盾手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密集的箭矢跃过人群,洒向了草人。

陈青兕略显惊叹,倒也不觉得这有多少厉害之处,毕竟他见过世界

黑齿常之却是一脸震撼。

战场之上背心是最薄弱的地方,弓箭手的射程远近是看兵卒个人,并不是固定的。相同的弓箭,不同臂力的人射击远近并不能统一。

弓箭手在六十步外,对先头部队离敌二十步近距离的射击。

这在他们百济军中是想都不敢想的,面前的唐军却是轻易做到了。

黑齿常之深知兵卒在战场进攻的时候,能够做到这点,会取得何等优势。

就在他心中盘算的时候,一直前进的长盾手突然后撤。

身后的长枪手在同一时间上前,双方错着身位竟在几个呼吸间完成了对调。

在弓箭手箭矢覆盖之后,盾阵竟然瞬间变成了长枪阵,他们快步突刺,将手中的长枪,将身上布满箭矢的草人刺倒在地。

长枪手步步推进,刀盾兵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了长枪手的左右翼,即成为长枪手的盾,也可随时向前支援,参与搏杀。

黑齿常之心想,若有骑兵,可避开锋芒处,迂回至侧翼,切入刀盾手。

他这念头一起,却发现弩手已经出现在了刀盾手的中间。

骑兵真要赶来,还未到近处,首先就得吃一两轮的弩矢射击……

果然!

在下一刻,随着一声“蹲”

刀盾手皆半蹲在地,劲弩从他们头上呼啸而过。

同一时间,骑兵队也跟着行动。

虽然没有真正的敌人,但是长盾、刀盾、长枪、弓箭、弩手、骑兵之间的配合,让他叹为观止。

黑齿常之左右看一眼,发现似乎只有自己受到刺激,其他如刘仁轨、赵持满、程伯献都是略微激动,并没有多少波澜,至于陈青兕这位百济熊津州的大都督最是淡定,一点额外的反应都没有。

难不成,唐军都是这水准?

黑齿常之喉间上下微动,有些惊惧。

其实他这么想一点也没错。

唐军的训练方式源于大唐军神李靖留传下来的战阵之法。

唐以前历朝军队大多都归于将帅直辖,他们或是私人曲部,或是宗族部队,直到大唐改良并推行府兵制,将将帅与兵卒脱离,兵卒尽皆归于国家,由地方府兵统一管理,统一训练。

这规范化的训练,训练方式也有了变化。不再是单兵种的独自训练刺杀列阵,而是训练全兵种混合作战。

李靖将兵卒分为跳荡兵、奇兵、战锋队、弩手、弓箭手、马军等部,跳荡兵为用来对付敌军的主力突击部队。奇兵作为预备兵,与骑兵混合编组,作为跳荡兵的后备力量展开反击,与跳荡兵和奇兵配合作战的还有弩手、弓箭手……

总得来说,唐军已经在李靖天才的构思下,形成整体战术的变革,唐军出战便是一个完整的作战团队。

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这也是唐军这阶段,唐军无敌天下的缘由。

不只是装备,整体的军队制度都领先于这个时代。

陈青兕看着唐军诸部列阵的方位,突然道:“程都督,这前后二阵、左右一阵,排列的位置像极了六瓣,这就是李卫公的六阵?”

程名振眼中闪过一丝敬意,颔首道:“正是六阵,我军常以此阵训练,以此阵对敌,至今未逢一败。”

他语气中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