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世家子弟(1 / 2)

白发天子剑 唐俟神飞 1423 字 3个月前

高翩的长相非常符合百姓对关中州府官员的刻板印象——肥头大耳。

关中百姓手里基本都有点余钱,县长建豪宅都没人骂他搜刮民脂民膏,遑论堂堂四品大员州府之长。

余邦的行政体系里,除了特设的几个郡,州府下一级便是县,按理说州府长与县长差距理应不大,实际却是四品大员与九品小官的差异——当然,在余邦大把“官职”都不够格上九品,县长其实在百姓眼里也是了不得的大官了。

州府长与县长级别差异如此大,大半是余邦的“六阁”“十三司”均有独立体系,下设机构的原因。

六阁十三司的首脑均为皇帝直接任命,州府长却由六阁之一的监理阁任命。

六阁十三司在各州府乃至县一级都有自己的下设机构,六阁最低一级官员县级学士主簿乃七品,十三司最低一级官员县级司务乃八品——由此可见,州府长、县长这种地方官在余邦工作起来必然不甚愉悦。

更遑论还有专门钳制县官的定镇司,大多数时候,县长对定镇司一个司务的恐惧还远大于对州府长的敬畏。

这自然滋生了州府长们的不满,堂堂四品大员,一方主事,哪怕是一百年前,那都是顶天的大官。

现在呢?六阁十三司骑自己头上也就罢了,还分走了自己手里的一堆权力,最重要的农务与建设被天工司细分到县的机构分走,审判行刑有审判司跟督查司代劳,军队是督尉、领兵将军的,军机司主管征兵赋税更是在镇里都设置了房长。

呜呼哀哉,手底下的官要听定镇司的,资源又被分割,天天还要应付通政司下来的钦差,这所谓“管辖一州所有事务”的威名也只能在任命那天听监理阁的相官大人提一提了——甚至连主书大人都见不到。

然而,不能怎么样。

因为皇帝是余天丹。

这一套体系就是他上任后创立的,直接把拥有品级的官职一下子提升到县长这个级别,当年也有过惊涛骇浪,但三十余年间个中规则已经运转成了铁律,不听话的都付出了代价。

于是州府长们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浑水摸鱼当个听话的老实人,二是跟六阁十三司不对付、坚守管辖权,这二者各有利弊,全凭个性志向选择。

第一类大多是在比较贫穷的、战略地位不高的州府,如南水州、龙脊山州、大工州、北海州,受制于天然条件,朝廷下的任务难以完成,纵使一身才略也无处施展,还不如放心放权,独恼恼不如众恼恼。

久而久之,大家也都明白这几个州府是来养老的,不用指望进朝堂了。

相反,诸如石隆州、长海州这种富裕的战略要地,州府长往往要么背景深厚要么能力超群,更多的是兼而有之。

条件好,工作就不止于“完成”,还要出彩。

一旦州府长有了自己的想法,诸多工作就不能当六阁十三司的工具人,很多时候还要对着干。

这么做是危险的,但富贵险中求。

能力强到别人不爽也不能耐你何,或者对着干干出了功绩,都有机会被六阁主书们看中,甚至被皇帝钦点,直入朝堂。

高翩属于罕见的第三种。

他跟六阁十三司的人关系都很好,驻扎在关中的六阁七品主簿跟十三司八品司务日子过得无比舒坦,工作上四品大官跟自己共同商讨,生活上又锦衣玉食不用自己花钱。

同时高翩也颇具能力,否则可坐不了“小余邦”关中州府长的位置,钦天司接管武林第一大会之后,把比武场地固定在青山县,就是他的功劳。

保留耕种自给自足、举办厨神争霸、建设美食街、发展特色农产品……也都是他的想法,关中在他八年治下,繁华更甚,直逼龙脉之地石隆州。

百姓却不认为他是个好官。

为了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又不致功劳被六阁十三司的人抢了去,高翩对朝廷的任务从来就是一个态度:盲从。

军机司要征兵,今天给额度,明天就超额交上去;定镇司考核县长,今天下了任务,明天县长们就被扒了个底朝天;通政司来人传令,刚到关中发现迎接的队伍都准备好了……

这些当然是靠对百姓、基层官员的压迫换来的,但架不住高府长关系四通八达,也没人敢反对。

就像今天,台下的武林人士很多知道,高飞是高翩的侄子,柳掌门的徒弟,以他的实力进入三十二人大名单就算是祖坟冒青烟了,能站在八强争霸的赛场,用屁股想也知道怎么回事。

他们也都知道秦灵珊是尊贵的五行门弟子,但南水江泰秦家吃的那口饭还得看高大人眼色,所以这场比赛结果大概早已注定——但他们什么都不敢说,也不会说。

肥胖大抵并非高翩家族基因,而是因为关中州府长实在是肥差,但小小的眼睛必然是一种家族传承。

高飞身形高大,锦衣玉冠,遮住脸也算得上仪表堂堂,偏偏一双豆子般的小眼与硕大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