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王族骄傲(1 / 2)

白发天子剑 唐俟神飞 1381 字 3个月前

宋秋尘。这是一个令年轻一辈学武之人仰慕、嫉妒、恐惧的名字。

年方二十的名门之后,天赋异禀,勤奋谦虚,高大威武,仪表堂堂。

这是大部分人对他的公认评价,南野军宋家最有天分的练武奇才,领兵将军宋劲之子,明明不拜入师门却有诸多高人上赶着指点,师承三派两宗,太多的光环集于一身。

令他从十三岁起就是练武孩童的梦魇,长得没他威武,天分没他突出,修习没他刻苦,出身也没他强势,打还打不过,真真是叫苦不迭。

他被许多前辈看重的,除了天分,还有听话。

自小是军人世家,宋秋尘对余邦可谓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天天不是练武就是泡在兵法书堆里。

为了修习武艺兵法,多少可人儿向他抛橄榄枝,他是看都不看一眼,也由此得了“武痴”“宋大木头”的称号。

谁都能看出来,他以后最低的成就,也得是他老爹领兵将军这个位置,甚至拿下南野军都尉乃至统领都不无可能。

谁不喜欢教一个勤奋好学有天分的孩子?更何况过个十年,你还有可能听到位列帝国军事顶点之一的人叫你一声师父。

宋秋尘的武艺可以说是集百家之长,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但要说最擅长的,自然是自小陪伴他的一把精钢长枪。

这把长枪通体精钢铸造,陪了他十年有余,乃至于后来声名鹊起,各路高人送来神兵他都婉拒。

他本无心炼器,却因对这把长枪的感情,无师自通炼了器,普通精钢在各式比武中对上神兵利器丝毫不落下风,最终也成了江湖神兵“龙脊枪”,取自南野军领地龙脊山。

前边几轮比赛,宋秋尘已经展现过自己夸张的实力。

仅是举枪警戒,就爆发出强悍的气势,甚至令人感到有劲风袭来。

龙脊枪挥舞起来伴随千钧之力,破风声如虎啸龙吟,几招下来对手武器还能拿在手上都算高水平。

八强对阵出来之前,大家比较好奇宋秋尘能不能遇上一个出全力的对手,对阵表出来后,好奇的点转为宋秋尘敢不敢出手。

余放是皇族。

今年已是天丹三十四年,余天丹也已六十八岁了,他称帝本就是太子禅让,自然不会让自己兄弟多好过,这三十四年里,皇帝的兄弟,也只剩下两位与世无争的老者了。

真正可称为“王爷”的,应是当今余邦太子余崇天的兄弟,也就是余天丹的儿子们。

太子是天丹元年由皇后所生,虽非长子,但被一直特立独行的余天丹立为太子。

只是这太子位置一坐就是三十四年,而且余天丹自从天丹四年以后,维持三十岁容颜不老至今,依旧精力旺盛骁勇善战,他的长子余崇武都已经四十来岁了,看上去比自己老爹还苍老。

余天丹给自己的儿子们命名“崇”字,“天”则是他视为帝位传承的字眼——因此他非常厌恶除自己以外名字带“天”的,例如黄沙天国,余邦称其大凉国。

余放的父亲,正是关中裕国公余崇云——余天丹的第三子,余崇天的哥哥。

虽然余天丹不满儿子们受封“王”号,但古制在此,民间官场还是习惯称余崇云为关中王或者裕王,只是在朝堂之上称裕国公。

有这样的家世背景,余放这一路打过来,基本是没出过一滴汗,抽签碰上了,就自认倒霉。

这公子哥是还有点水平,神剑宗长老、还有南野军、北境军的教头上门教学,但谁敢真跟他打?

余放本人喜好习武,每每上阵都求别人全力以赴,看着倒是好相处,谁知道要是打赢了打伤了,自己的脑袋还能保持多久。

此刻,两个少年正在白玉台上相对而立。

宋秋尘剑眉星目,脸型刚毅,刀削一般的硬朗线条,长发以红绸带束起高马尾,十分精神。一身银色软甲,肩宽腿长,手执银枪,威风凛凛。

那余放身形就小了许多,也就十七岁,也扎着高马尾,但是无论束带、腰带、衣襟,都是尊贵的黄色。

他一双丹凤眼,金丝甲护身,腰间宝剑剑鞘嵌满玉石,连靴子上都嵌着一块白玉,浑身都是皇家的贵气。

“宋师兄,”余放作揖,“晚辈也在南野军宋教头手下修习过棍法,斗胆称呼您一句师兄。还请师兄接下来全力以赴,勿要顾及家世身份。”

“余公子言笑了,上得台来,必将全力。”宋秋尘点头道。

高台上,欧阳立言看了王越令一眼,“越令,跟小宋说过了吧?”

王越令因为前两场的情况冷汗直冒,回道,“说过,说过,秋尘定然识得大体。”

“最好是。”欧阳立言冷哼。

“那宋师兄,”余放笑道,做出架势,“晚辈就不客气了!”

尘土飞扬,余放身形闪转,腰间宝剑出鞘,恍惚间竟看到七彩辉光——识货的已经在台下喊了出来:“长虹剑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