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开天疆土(1 / 2)

白发天子剑 唐俟神飞 1669 字 3个月前

开天疆土,便是世界。

已知与未知,被环绕世界的巨大浓雾隔断。已知的,是被汪洋包裹的大陆,也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灵们繁衍生息之地;未知的,是英勇的冒险家们用生命证明不可渡的浓雾。

不管是余邦众学士倾尽心血修编十余年的《天国上书》,还是以学术大能扎堆而闻名的学术圣地天勤满都收集的种种记载,乃至沿海小国流传的诸多国志,都传颂着为探秘而深入浓雾的冒险家事迹。

从近千年前无惧遥远路途一人一小舟就踏浪而去的先人,到如今组织坚硬战船列队出发的“敢死先锋”,历经千年,从最初葬身鱼腹难挡巨浪,到整船舰队花费数月到达浓雾面前,伟大的冒险者们付出了太多。

然而,当各地的冒险者们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路途到达浓雾前时,他们都体会到了一样的情绪——恐惧。

遮天蔽日的浓雾,像一堵比天还高的白墙,宣告着两个世界的界限,是如此的不可逾越。

义无反顾。冒险家们驾船进入,但结果都是一致的。

《天国上书·英勇君列传》载:“九船在外,一船入内,进浓雾则失魂,满船甲板之人尽皆倒伏。九船人惊惧不已,以巨绳牵引之,其船五十七人皆亡。”

《水原国志》载:“行船至雾墙,三十人以小船进入,半刻钟后,船复出,人尽无魂。”

《水之书·明堂学会·亡者碑录》载:“开天十五纪至开天十六纪百年间,开天疆土有三千六百七十二人进入浓雾,无一生还。……至多不过一刻钟,入船尽出,浓雾内落水者尸身亦浮于水面。……各国视浓雾为禁忌,开天疆土为神赐。”

近一百年,探查浓雾都被视为禁忌,虽然民间仍有能人志士组织冒险,终是难成气候。

未知已不可知,故事也只能从已知生根。

开天疆土,北漠、西山、东洲、南林、中原,大陆北边有大片黄沙,隔开了位居北边的黄沙天国与坐镇中原的余邦国,黄沙天国以古语称其为班通古沙漠。

大片沙漠归为黄沙天国国土,成就了面积第一的大国,民风彪悍却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机关术造诣颇深又有驯兽秘术,国力强盛。

然而真正的富庶,还要看面积第二大的余邦。

开天疆土最大平原尽皆归了余邦,双江两大泽三巨峰,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不过临海之地,只有东北东南,港口虽大,终究差了数量。

余邦之南为南林之地,半岛上分割了十六个小国,树木丛生,种类繁多。

余邦东部除了沿山脊建国的海云国,便是三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国度,这三个国度时有水雾环绕,被视作仙国,只因在他们的东边有真正神降地——东洲,也称万国青龙殿。

传说万国青龙殿生活着真仙,移山填海,长生不老,东洲上的白雾甚为诡谲,若他们不欲与尘世交集,再强的人物也只能迷失在白雾内。

如今余邦皇帝余天丹的长生不老药,便有传言来自万国青龙殿。

尘世十九护法无论怎么排名,万国青龙殿殿主都是雷打不动的首席,虽然他至少也有一百年未曾露面了。

《地之书·竹林学会·东洲》载:“青龙殿位居极东岛屿,水雾笼罩,密林丛生,不可视真切。”

在大陆西边,则是巨矿渊。

此处原本遍布山体,也有过繁荣强盛的国度,千年前有过持续三十余年的混战,战火波及整个开天疆土,史籍失落无数。

混战期间余邦国前身余国崛起,将余国成立的开天五百二十二年定为天明元年,设置天明历法,一直延续到开天一千六百六十五年余天丹即位,设立该年为天丹元年,更改为天丹历法。

西部众国没落,因史籍混乱失落、各国立场不同大肆改史,加上余国强势空前,史学家将混战结束前的历史封存作废,开天纪年与天明历法并行,只余天勤满都著名的历史学研究组织明堂学会持续研究混战之前的历史。

为避免再生混战摧毁文明,十位绝世高手出面立下契约,维持尘世秩序,史称尘世十护法。发展至今已有十九人,也再不复当年维护秩序之初心。

当今世界人口众多,军队战力强悍,纵使护法多有一人灭城之能,也只能威慑而无法力挽狂澜。

护法每年会秘密聚会一次,因记录人数为十九才流传“十九护法”一说,至于具体成员则众说纷纭。

混战结束十余年后,西部流行不明瘟疫,但也发现了珍稀矿石。

经年累月,历经争斗、研学、商谈,西部矿石资源被各国按比例派驻人员开采,因神秘瘟疫依旧存在,各国学士通力协作,研发了可抵御瘟疫病原的衣装。

饶是如此,开采矿石依旧有性命之虞,只有贫苦地方的人愿意干这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逐渐形成较为独立的组织。

《天阳灵草纪·病症》载:“西国瘟疫流行千年,然毒气不逾巨矿渊半步,如守家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