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小姑想出嫁(1 / 2)

路佳小姑快二十岁了,除了认识自己的名字,甚至连名字都不会写。

路佳妈妈偶尔有空,想教她写自己的名字,她居然说:认得到就行了,太难写了,不想写。

爷爷奶奶的病一天比一天重,爷爷已经卧床不起,再也不能杵着拐棍去队上喂牛了。

爷爷虽然也时常骂欺负路佳的小姑,但爷爷奶奶心里还是非常偏爱小姑的。

路佳爸爸共五兄妹,路佳还有大伯,大姑二姑和小姑,路佳爸爸排行第三,小姑叫路佳爸爸三哥,大伯最大。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小姑最小,又没什么文化,几岁就帮家里做家务,稍大一点就去队里挣工分,姑娘家家的,被“锻炼得皮糙肉厚”,令人心疼。

也难怪小姑偶尔欺负路佳,路佳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长得乖巧又伶俐,稍大一点,又能言会说,逗人喜爱。

全家人都偏爱她,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给她,过年,即使大家都不做新衣服,路佳一定会有漂亮的新衣服。

每年正月初一,周围十里八乡人都会聚集到教堂来玩,毕竟教堂可是方园百里有名的建筑。

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总会在这一天来教堂看看,释放全年的忧闷,也算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希望来年能有好运。

而正月初一带路佳去玩的,一定是小姑,因为爷爷奶奶吩咐:今天正月初一,过年,你也放假,你的任务就是带佳佳玩,别惹她哭!你哥和嫂子要带路平和路乐。

路佳穿着漂亮的花灯芯绒衣服,在前面一碰一跳地跑,小姑在后面撵,怕她摔倒,如果摔伤了,磕破点皮什么的,回家又会被爷爷奶奶骂,小姑心里可是悬着的。

一去到教堂,路佳就成了小明星,因为路佳穿的衣服,在人们看来,好漂亮!

那衣服可是妈妈去县城买的灯芯绒布,那可是当时最好的布料,妈妈请县城里的缝纫师傅给路佳做的童装,在当时那可是非常时尚的,山村里的孩子哪里见过?

于是认识不认识的孩子,就都会围着路佳转:他们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路佳,胆子大点的还会摸摸路佳的衣服,他们七嘴八舌地,叽叽喳喳地和路佳说着话。

而路佳小姑呢,则远远站在一旁,用复杂的眼神看着兴奋的路佳。

这时,有熟悉的大人走过来就说:路佳,你好漂亮哦!你的衣服真好看!

“当然,我妈妈买的!”路佳一脸骄傲。

“你穿这么漂亮,你咋不叫你妈妈给你小姑买呢?你小姑怎么还是穿的旧衣服呢?”

说这话的女人真是饶舌!

她自己还不是穿的破衣服,还不干净,居然说出这么没品的话。

路佳快速白了那女人一眼,故意不回答,因为路佳不用看都知道,站在旁边的小姑一定很生气,说不定待会儿,小姑找着机会又会惹她哭。

是的,小姑就是很生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丢脸了,太委屈了,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连件新衣服都没得穿。

本来,三嫂(路佳妈妈)说,要给她做一件的,可路佳奶奶说,要把布票留着,等小姑出嫁时办嫁妆,大人们就穿旧衣服算了。

小姑虽然有些不满,但听说要给她留着,也就没说什么了,她也知道,出嫁要风光才行。

可现在,这多嘴的女人一挑拨,小姑那心里啊,就酸溜溜的了:也是哈,凭什么路佳就穿新衣服?她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又没挣工分,自己一年累到头,连件新衣服都没得穿,好伤心。

小姑看着路佳和小伙伴们兴奋又开心的样子,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好不值得,再看看周围那些说说笑笑的人们,虽然很多人也没有新衣服穿,但那些人家里特别穷,情有可原。

再看看自己,明明自己家在周围就是条件最好的,父亲解放前在教会任职,龙泉湾一直私下在传,父亲临近解放卖了很多地,银元起码都有几坛子,虽然父亲始终没承认,但起码家里还是比周围人家好吧?

运动刚开始时,父亲不是还被造反派叫去交待问题吗?好在三哥(路佳爸爸)厉害,几番舌站下来,父亲丝毫没受损。

但路佳小姑很清楚,父亲听说要让他去交待银元去向,他很害怕,大喊冤枉,但凭感觉,她觉得,父亲应该藏有银元,只是他从来都不承认罢了。

有一次,三哥喝多了酒,就问父亲银元在哪里,父亲揣着大气,涨红了脸,有些恼怒地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该你的,你就别瞎惦记。

听听,这话里明显就应该是有大元宝的(民间把银元又叫元宝)。

父亲也真是,生活这么困难,如果有,何不悄悄拿出来去还钱用?真是抠搜!

路佳小姑很是埋怨路佳爷爷。

小姑哪里知道,那个年代,你就是有,又哪敢拿出来用,不把你划成地主,可能都得打成反动派,不被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