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姑姑们回娘家(1 / 2)

每年正月初二,都是姑姑们回娘家的日子。

小姑是出嫁后第一次正月回娘家,她和大姑二姑约好一起回来。

大姑二姑家就在县城龙镇边,小姑家离县城较远。

不过她们住的地方都属于平坝地区,可以种稻谷,有大米可吃。

路佳所在的龙泉村,属于山地,不能种稻谷,如果要吃到大米,是很难的。

因为那个年代,没有市场经济,所有的一切都是国家控制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粮食也需要国家配给。

老百姓收获了粮食,首先得交【公粮】(给国家交的一种实物税收),剩下的才能自己分着吃,因为土地是集体的,大家一起劳动,收获粮食之后,也按规定,根据人头来分配。

姑姑们所在的平坝地区,人多土地少,交了公粮后,粮食大多是不够吃的。

路佳她们所在的山区,地广人稀,虽然不能种稻谷,但能种玉米,小麦,豌豆,胡豆等农作物,相应的,路佳她们山区虽然艰苦一点,但更富裕一点。

在路佳的印象中,每年的二月份,青黄不接之时,好多平坝地区的人家,都会来她们队上借玉米,承诺秋后收了稻谷还大米。

山里的姑娘们都愿意嫁平坝去,一是可以吃到大米,而是道路平坦,交通便利,不像山里面,爬坡上坎那么难走。

所以,路佳的三个姑姑都嫁到了县城龙镇周围的平坝地区。

今年正月初二,姑姑们照例都回来看爷爷奶奶,还有老祖祖,他们给老人们带了她们认为好的礼物,大姑二姑带了肉食和糖果之类的零食,小姑就带了几把挂面。

这次,大姑二姑都把自家孩子带来看外公外婆,大姑家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们都比路佳大,二姑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都比路佳小,分别是五岁,三岁,一岁。

家里一下子多了八个孩子,既拥挤又热闹。

小姑肚子比出嫁时变得大多了,路佳以为小姑去平坝,生活好,又不辛苦,可能是长胖了。

大姑二姑却告诉路佳,小姑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路佳这才明白,原来小姑是有孩子了,怪不得小姑走路姿势都变了,没有在家时那么轻松了。

姑姑们难得回家,她们和爷爷奶奶有说不完的话,她们姊妹间也有很多话题要谈。

每天她们除了聚在一起拉家常,还会帮妈妈分担家务,大姑二姑还会去自留地里帮爸爸干活。

隔天一大早,爸爸就抽空去公社的经营站,买了一大块猪肉回来,招待姑姑和表兄妹们。

中午,妈妈和姑姑们准备了一大桌子菜,妈妈用陶瓷盅盅给老祖装了些肉菜,叫路佳给老祖送去。

奶奶吩咐路佳,叫她顺便把大伯叫来一起吃饭,

姑姑们一听,就都表示反对:妈,还是算了吧,你叫了大哥,如果不叫嫂嫂,那她不得把我们大家骂惨,我们可惹不起她,过两天我们就走了。

“那就不喊了,家里反正也坐不下。”奶奶只得作罢。

二表哥听说路佳要去送菜,就自告奋勇:舅妈,我陪路佳妹妹去,她人小,可别把菜打翻了。

二表哥特别喜欢路佳,做什么都帮着路佳,路佳在大姑家去玩时,一上桌吃饭,看到哪样菜好吃,二表哥就会不停往路佳碗里夹。

弄得大姑吃醋地说:我家老二,眼里只有她路佳妹妹,只要路佳一来,连爸爸妈妈都不放在眼里了。

路佳和二表哥一起,把菜给老祖送去,大伯母看见了,就对路佳说:佳佳,你姑姑她们都回来了,又给你带好吃的了吗?你怎么没给大伯母拿点来呢?

“她们没拿好吃的,只带了几把面条。”路佳壮着胆说了谎,她实在不知怎么应对大伯母。

路佳趁大伯母没来得及再问,赶忙进到老祖祖屋子里,把盅盅端到老祖祖手上,顺便给他递上筷子:老祖祖,这是我妈妈给你煮的菜,你慢慢吃哈,我下次再来拿盅盅。

“佳佳,给你妈妈说祖祖谢谢她了,回去时你慢慢走,别摔着哦!”老祖祖叮嘱。

“老二,你妈回来,怎么不来我们家玩呢,硬是嫌我们家穷嗦?”大伯母正在问二表哥。

“大舅妈,不是的,我妈说我们太吵,怕都来了,吵到老外公(路佳老祖祖),不让我们来!”二表哥有些尴尬,但还是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老二,回去给你妈妈她们说,叫她们来玩哈?”大伯母乖面子话还是很会说的。

二表哥满口答应,然后拉着路佳就往回跑。

“二哥,我给你说,大伯母歪得很,我每次见到她都很害怕。”路佳对二表哥说。

“我知道,我听我我妈说过,大舅妈很会骂人,我还是怕她。”二表哥说。

看来,大伯母真的是“威名”远播呢!

那天中午,一大家子十多个人,围在圆桌旁,吃了很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