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奶奶离世(1 / 2)

爷爷离世二十天后,爷爷奶奶心心念念的孙子,路佳的弟弟终于出生。

虽然一家人仍然还未完全从爷爷离世的悲伤中走出来,忧伤的阴霾仍然笼罩在大家心里。

但路家弟弟的到来,很快打破了这个僵局。

路家大姑和二姑听到消息,很快就来恭贺,还送来了丰厚的月礼:鸡蛋,红糖,面条,醪糟…

在当时生活那么困难的时期,这确实算是大手笔了。

她们对那妈妈那么好,可能也源于妈妈的善良孝顺吧!

外婆家仍然没有谁来,爸爸写了一封报喜的信,舅舅回了信,说是外公外婆年龄大了,交通不便,不宜出行,只汇来了二十元钱。

那时候,二十元钱可是巨款,因为外公是乡医院的名医,收入还是可以的,否则,是拿不出那样一笔钱的。

收到回信,妈妈有些失落。

爸爸却很不满:你爸爸妈妈不就是嫌弃我没你有文化吗?佳佳都这么大了,他们还不消气,真是死脑筋,狗眼看人低!

爸爸真的是没文化,再不满,也不能当妈妈面那样说外公外婆啊!路佳心想!

爸爸把回信丢给妈妈,转身出了房间,看得出爸爸很生气。

而妈妈则不停抹眼泪。

路佳在床边,轻轻拍着哭闹的弟弟,看妈妈落泪,心里也很难过。

她一直不明白,外公外婆家为什么就从来没人来她们家,每年也只是妈妈在暑假带她们回外婆家。

后来,妈妈的眼睛总是流泪,怎么治也治不好。

听大人们说,是月子里落下的病,是治不好的。

妈妈终身被眼病困扰,路佳在心底是很埋怨爸爸的,为什么要让妈妈在月子里伤心?无论爸爸对她多么疼爱,在她懂事后,她对爸爸的许多言行都有诟病。

妈妈生弟弟,小姑并没有回来。

听大姑和二姑私下说,小姑过得并不好,小姑父家都是酒鬼(公公,小姑父和他弟弟),一家人有点钱就买酒喝,烂酒,喝醉了就发酒疯。

小姑生小孩都没钱,全靠娘家人送的月礼才勉强度日。

“这事别让你二哥知道了,知道了他更难过。”大姑叮嘱二姑。

现在,路佳似乎有些明白:当初爸爸陪小姑去小姑父家看家务,回来后为什脸色难看;小姑出嫁爸爸为什么因为一双水桶大发雷霆;又为什么对给小姑做媒的表叔耿耿于怀,原来都是有原因的。

奶奶可能也是隐隐约约知道了什么,见小姑没和大姑二姑回来,也没问,只是每天郁郁寡欢。

照理,奶奶那么盼望孙子,现在有孙子了,怎么还是高兴不起来,路佳很是不解。

路佳也读二年级了,也能帮家里做很多事了。

姑姑们住了几天,就准备回去,她们和爸爸商量:爹走后,妈的身体好像更差了,干脆我们把妈接过去,也带她到县医院找医生看看,行不行?

姑姑们征求爸爸意见。

“要得,佳佳也能帮做事了,她可以帮她妈妈,只是,红英照顾四个孩子确实辛苦,但也没办法,妈这身体,在家也做不了什么活,去你们那里散散心也好。”爸爸爽快地同意了。

虽然,妈妈生了弟弟还没几天,但妈妈就什么活都干了,因为没办法,爸爸要去生产队挣工分,路佳和妹妹们又小,正因为这样,妈妈月子里就落下了一身病。

奶奶走了大概有一个多月,有一天,一个队上去县城赶场的人带信回来:路佳爸爸,听说你妈病重了,治不好了,你大姐(路佳大姑)叫我给你带信,叫你去接一下。

那时民间有个说法:不能死在女儿家。

爷爷病重时,爸爸大伯连夜去大姑家接人。

现在大姑又带信来,让路佳爸爸去接人,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隔天,路佳爸爸和大伯就又带上担架,去县城大姑家接奶奶了。

当天天快黑的时候,奶奶被接了回来。

才一个多月不见,奶奶更瘦了,几乎只剩皮包骨头。

奶奶和爷爷的病差不多,也是咳嗽,吐血。

奶奶回到家时,已是气若游丝,眼睛看着路佳,都没了反应。

“哥哥,今晚你最好就别走了,我看妈快不行了。”路佳爸爸对大伯说。

“好!我回去给翠花说一下,马上就下来。”大伯家在路佳家的侧后方几百米远的地方。

大伯走了大概几分钟,奶奶突然从床上坐起来,大咳一声,一口鲜血从口里喷射而出,路佳爸爸见状,急忙扶住奶奶后背,然后对路佳大声说:快,快,快去叫你大伯转来,就说奶奶不行了。

路佳听了,撒腿就朝屋子外跑,边跑边大声呼喊:“大伯,大伯,快回来,奶奶不行了。”声音中带着哭腔。

大伯走得很快,路佳看得到他的背影,就是喊不答应,路佳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