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法,是这芸芸众生,是这天下万民(1 / 3)

霜州冰河城内,沈世商行府库大开,数不清的物资,在官府衙吏以及城防军配合之下,运送出来。

粥摊数量由原来的十处,骤增至百余处,且还在继续增建之中。灾民们日子虽苦,却终于能勉强喝上一口稀粥了。

城外开始搭建棚户,用以安顿难民,晚间将由官府派人,在每座棚户分发粗炭,用以保暖,灾民们终于有了休憩之所,不至在夜间冻死。

沈氏商行又调拨大量银钱,聘请城中大夫在城外驻点,给灾民看病,药材亦由商行提供,至此,患病的灾民们,不必绝望等死,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这期间也遇到不少麻烦,

譬如医馆中的大夫,最开始是拒绝定期驻守城外的,城外环境正值混乱,商行给的银钱虽是不少,却也比不过他们给城内达官贵人们看病的收入。

有这功夫,给张大人、李首富开几副壮阳药不好吗?

给李夫人、刘小姐开几副美容方不妙吗?

谁会图沈氏商行那几两银钱?又苦又累不说,还得忍受外面那群臭烘烘的灾民!

冰河城的大夫,倒也并非都是这般想法,也有部分悬壶救世的大夫,愿意出城驻点,但毕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沈铭却也有办法,首先通过唐知奇的背景,强行征调,此为其一。

可一味强势也是不行的,那些被逼迫的大夫们心中有怨气,不好好救治灾民,懈怠办公,你也拿他们没办法,

现在可是灾年,难民如潮,总不可能还给病死的难民验尸,看看是不是被那些怠工的大夫们故意治死的吧?

因此,沈铭建议唐知奇只征调医馆学徒,这些学徒数量不少,有一定的医术,大病或许治不好,处理风寒、外伤这些问题,能力却是够用。

聘用的银钱也分成两份,医馆大夫拿一分,医馆学徒拿一分,派出学徒最多的大夫,拿的钱自然也最多。

这样,大夫们不用经常出城,又有钱拿,自己手下的学徒,也可借此得到练手机会,这又何乐而不为?还不用与官府闹翻脸,简直妙极了!

医馆学徒们则更是高兴,他们学徒期间本就无甚收入,如今不但能赚取可观银钱,更能亲自治疗病患,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要知道普通学徒,平时除了背诵医书,跟着师傅跑堂,还要打杂、跑腿。

得过好些年才有坐诊的机会,非常难熬,

现在可好,这进程加快了不少!

于是,医馆大夫开心,自是愿意多派些学徒出来,

学徒们也开心,给灾民们看病时,认真的很,铆足了全力。只论治疗伤寒、外伤而言,大夫与学徒的治疗水平,差距其实还真不算天埑,

大灾之下,灾民们能保全性命就足够了,至于伤口会不会留疤,风寒好了会不会有后遗症,他们一点都不在乎。

至此,那些在达官贵人眼中,命贱如蚁的难民们,勉强有了一口粥喝,不用在冰天雪地睡觉,棚户中夜间会升起一炉暖炭,病了可以排队拿药,

这,便是活下去的希望,虽然依旧艰难,但百姓们只要有希望,就不会放弃,会顽强的活下去。

唐知奇最近忙的不可开交,太多事情需要他解决,调度。

但唐知奇也很开心,他为官清廉,心怀侠气,

为国为民,保一方国土山河无恙,治一方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他为官的抱负,

大灾之下,他本已无能为力,甚至起了鱼死网破之心,如今却是沈铭帮了他,也帮这十数万万众的难民!

唐知奇自己倒是不重虚名,却不吝啬为沈铭扬名,有意无意间,官府衙吏便自救助灾民之时,对沈铭与沈氏商行大肆鼓吹,说了不少好话。

灾民们亦得知救他们的是沈铭,虽为见过其人,心中感激却是无以复加,

一时间,沈铭以及沈氏商行在,名声大躁!

民间多有传颂,沈公子乃是菩萨下凡,大慈大悲救百姓于苦海。

便连释德和尚这老宅男,都在沈家别院内,听到府上奴仆如此宣传,愣了好半响。

发生了什么?沈施主佛子之名,在大新也传开了?

他随沈铭从边境堡垒返回霜州,沿途所见一片灾情,倒也生起许多感慨,

可煌西佛门,并非大乘佛教,讲究修身渡己,而非普度众生,亦讲究众生有命,自要入六道轮回,今生苦难,修的是来世福报,芸芸俗世,红尘断绝,不滞与心。

因此,心中虽有感慨,却也仅仅只是感慨而已。对于沈铭救灾的行径,他并不知晓,也没兴趣知晓,

若要说他真在意的,是感化沈铭,让他随自己回煌西剃度,遁入空门,修行煌西佛法!

可最近沈府内仆人念叨沈铭的次数越来越多,说的也越来越夸张,

最开始说沈铭是好人,然后成了菩萨,今天倒好,这些仆人嘴里的沈铭,真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