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都要火上房了(1 / 2)

程瑶听到这话,下意识就看向李旺男。

小姑娘没让她失望,一脸的愤怒。仿佛此刻孙猛在她面前,她立马就上去动手。

“三叔,今儿晚上是谁的课?”

“今儿周日,休息。谁的课你也是去女班上,孙猛教不到你。”

李槊也是人精,用脚趾都想都知道她话里的意思。

如今程瑶不担心二闺女恋爱脑,唯一担心的是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再把孙猛套麻袋给揍了。

星期一的早上,光明大队给各家各户都分了任务。

只给三天时间脱粒,所以妇女和不上学的儿童都干这活儿,男人下地收粮。

有拿回家做的,譬如程瑶母女三人,他们有手摇玉米脱粒机,事半功倍。也有就在大队做的,围成一圈边聊边干活,一点都不闷,而且聊得就是“恢复高考”的事情。

村里有几个过的还不错的人家,当即就把孩子送去学校,也有的还在观望,看未来会是个什么走向。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李梁家,从李家三个孩子跳江寻死开始说,接着是挨鞭子、改名、去县里……

直到李槊过来查看进度,大家才都消停不再提。

一连大干了十天,地里的粮食全部收回来,这是光明大队自成立以来,又一年圆满完成任务。别以为完成任务是应该的,有不少大队都完不成,人少、地多,根本收不回来。

地里的玉米秆就分给各家各户,留着冬日烧火。这些远远不够,所以接下来的日子会有人去山里捡柴,也有去林场买柈子。

李槊这天忙完回家,鲁桂珍一边摆饭一边说:

“刚才你大哥过来了,让你明天去下江村通知二姑姐,周日去他家吃饭,还有咱家。你说好端端的,大哥为啥请客吃饭啊?”

李槊闻言心下了然,长叹口气没吱声,去外屋洗手。

“跟你说话呢,咋不回答呢?”

洗完手的李槊重新回屋,把小女儿打发去找哥哥后,这才将前阵子他们夫妇回来在大队跟他说的事情,讲了一遍。

“……我估计这次过去吃饭,就是为了说这个,顺道让我给他们去县里开介绍信。我以为小半月过去他放弃了念头,没想到是我异想天开了。”

鲁桂珍闻言秀眉微蹙,好一会儿才道:

“上次团山子大集我去了,是有不少拿着自家东西去卖的,我还以为是他们胆儿大胡来,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这事儿李槊也知道,当时还庆幸自己队上没有,如今看来这那是个苗头,而且会越来越盛。

“算了,大哥愿意做就做,咱们帮着把家看顾好就行。如今恢复高考,旺山跟旺川学习也不错,说不准咱家能出俩大学生呢。”

见丈夫这么乐观,鲁桂珍也不住点头,觉得靠谱。

吃完饭李槊就穿鞋去找亲哥哥,进屋见一家七口炕上、地上的给玉米脱粒,干得热火朝天。

“忙着呢。”

“老三来了,自己搬个凳子坐。”李梁说话的同时手里的摇把不停,很快就又换了个玉米。

他们已经请假了,再加上也不指望在队上多分几两肉,所以全勤分肉的事儿跟他们没啥关系、这几天的识字扫盲班也没去,就在家里干活。想着走之前把该干的都干了,别让程瑶他们母子在家挨累。

李槊坐下后,狠狠撇嘴,道:

“哥是真不准备多分猪肉了?”

“是啊,反正有你呢。”李梁说得理所当然,根本不管李槊能不能接受,“介绍信你抓紧开,周日请你们吃完饭我们就要出发了,不只要开去南方的,还有省城的。你嫂子跟旺民、旺家的不急,等我给他们拍电报你再活动。”

李槊“哦”了一声回神,好心提醒说:

“你们如果在省城超过七天,记得拿户口簿去省城的户籍办申报暂住登记,这是大事儿,可别忘了。”

“放心,这个肯定忘不了。”

书是他写的,这方面的知识他也特意查阅过。

关于“暂住登记”,是在1958年1月9日施行的。

其中第十五条明文规定: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超过七日以上,必须拿户口去户籍办申报暂住登记。否则会被定义成“盲流”,直接遣送回户籍所在地。还要扣工分、抄语录、每天进行道德教育。

李梁抬头看弟弟满脸紧急集合,咂舌一下,道:

“看你这是啥表情,我是去赚钱不是去受刑,可别一脸苦大仇深。我告诉你啊,那些欠大队粮食的知青你得抓紧。别人家走了还欠队上东西,说不过去。”

李槊也知道这个情况,可却无可奈何。即便有教书的三个工分,也不够他们还账的。

“说起这个我就生气,一个个大小伙子每天连八工分都干不上,指他们还账得猴年马月。尤其那个孙猛,欠的最多,我都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