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9(2 / 4)

他却不能说毫无芥蒂。

可后人却将对屈原冠以“伟大”之称,一个人的词章,真的可以比帝国更长久吗?

【大家知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离骚》里就有很多升天入地的想象,可以说和"洞天仙境”的描写十分相似。但除此之外呢,屈原还有一篇很重要的作品叫《远游》,主要描写想象中的仙游情景。

诗的开篇即说:悲时俗之迫陀兮,愿轻举而远游。因为有感于世俗扼杀人的自由,所以他想弃世而去,遨游天际。很明显,屈原之所以选择游仙,是因为尘世困厄,遭受挫折。

这世界好烂,好想成仙啊!】

明朝。

嘉靖深以为然:“是极是极!凡俗污眼,唯有成仙,才能不为俗务所累。”

【从屈原开始,我国诗歌就有了游仙的传统,这一传统一分为二,一个是表达成仙的快乐,即所谓“列仙之趣”,一个是借游仙表达对尘世之忧,即所谓“坎填咏怀”。前一类在秦汉时期非常多,大家一定知道为什么吧!】

以秦皇汉武为首的两代君臣忽然有一种不好地预感。果然,仿佛印证似的,下一秒水镜里就传来了楚棠欢快地声音——

【因为秦皇汉武是修仙发烧友啊!】

【比如说,秦始皇三十六年,出现了一种天象,叫荧惑守心,也就是火星侵入心宿。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嘛!但古人觉得这是凶兆,说明帝王有罪。恰好呢当时天上又掉了块陨石下来,深受秦朝暴/政之苦地百姓一不做二不休,在石头上刻刻下一排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知道了就派人责问当地百姓这事是谁干的,但没人承认,于是他就把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抓来杀了,然后把那块石头给毁了,听起来好像一点也不迷信。

但是但是,他心里还是很慌,因为字虽然是故意刻的,但荧惑守心是真的发生了呀!所以

奏始皇又命人作了一首《仙真人诗》,歌功颂德一番,又表明自己成仙的愿望,求仙人赐药,就……修仙人设不倒。】

她说得轻巧又欢快,但整个咸阳宫却像飓风过境似的,上首的赢政阴沉着脸一声怒喝:“放肆!”殿中的内侍臣子哗啦啦跪了一地,哆哆嗦嗦,大气都不敢出。

豪政的手按上腰间长剑:“始皇三十六年,朕还在世,这群黔首便敢如此作乱,朕若死了,他们岂不是要造反?!"

冷厉的声音使得众臣战战兢兢,跪在地上的内侍赵高捏捏手心,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都是那些黔首无知冒犯陛下。陛下功高盖世,富有四海,况且有我大秦的铁骑在,何人胆敢造反?大秦必将越前朝伟业,开万代之表!"

一番话说得赢政悄悄顺心几分,但却仍不敢松懈。

楚棠来自后世,从来不会信口开河,怎么会突然说他施行的是暴/政呢?他的所作所为,无一不

是为了大秦的稳定,为了大秦的基业能千秋万代。

他的良苦用心,怎么可能是暴/政?殿中一片寂静,赵高得不到回话,心里不禁开始打鼓,身子抖了抖,伏得更低了。

旁边的李斯聪明地没有纠结这个问题,而是提醒道:“陛下,那后辈还道,荧惑守心乃是自然现象。

赢政一听也反应过来,微微凝神:“自然,自然而然,莫非是说,荧惑守心之象与吉凶之事无涉?"

李斯伏首,不敢回答。

赢政心头巨震,握在剑柄上的手猛然收紧。汉朝。

董仲舒呆在原地,手里的书稿啪地一声掉到地上:"怎会如此……"他喃喃道。

作为当世大儒,他当然听明白了楚棠的意思,可荧惑守心之象一直便是天人感应的最好佐证,楚棠怎么能说,那只是自然现象呢?星宿动向,难道便能等闲视之吗?

唐朝。

孔颖达分析道:"后世所谓火星,想来便是荧惑,荧惑侵入心宿,在后世看来,是正常的么?"

一直信奉的道理被冲击,众人都有些恍惚。可诸位帝王在惊异之后,却忽然觉得松了口气,许久以来,天象灾异便像块时不时就会落下来的巨石悬在他们心上,强大如秦始皇都会惶恐,更何况其他人?

/>好在,这块大石头稍稍挪动了。

【当然了,灾异之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帝王的行为,让他们不至于太过肆无忌惮。但这是指脑子清醒的帝王,要碰上隋炀帝那样的,一百次荧惑守心都白搭。】

唐以降的君臣一致点头:说得没错。

【汉武帝的修仙事迹比起秦始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还专门衍生出了仙话故事。比如说,有个故事是这么写的:

汉武帝想成仙,于是去找西王母求长生不老药,西王母一见到他就说,这药我不能给你,因为你情感不纯,心存□口。嗯……猪猪陛下反思一下自己在民间故事里的形象。】

沉默,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