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怼(求收藏票票追读)(1 / 2)

第64章怼(求收藏票票追读)

“我不是给你说了嘛,我们是来拜访米睿哲教授,人家不在才来植物园逛的。”李丽赶紧解释,顿了顿又反问道:

“那你和郑泉呢?不是同学吧?怎么一起逛植物园?”

“他是我的男朋友。”没想到马小娟大大方方承认。

李丽听了感到很吃惊。

“哇小娟,你胆子大了呀,学校规定,大学期间是不允许谈恋爱的!”

“我今年20啦,他已经25,按照新颁布的《婚姻法》,我们都可以结婚了,为什么不让谈恋爱?!恋爱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干嘛要禁止?况且也没影响我们学习。”马小娟振振有词。

“那伱们是怎么认识的?”李丽有些好奇。

“去年夏天,我们两校一次联谊会上认识,他是豫省人,曾经在北大荒插队,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上外院,是他们团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知青,听他说全团都轰动了。”

说到这里,马小娟的脸色充满骄傲。

“他年龄比我大五岁,很会照顾人的。明年就毕业,因为他法文相当好,所以省外事办点名要他,我呢,毕业后也能分配在市里当老师,所以我们商量好了,等我毕业后我们就结婚!”

“祝福你们。”

“可那些作家写的作品已经过时了。”郑泉反驳道。

别说看过,有的听都没听过!

“你那过这个问题,不仅是西方文学还包括好多外国的东西吧?”方明华淡淡说道。

“过时?!”方明华差点被气笑了。

“其实,有的我也没看过,譬如《西游补》,还有蛰存的《石秀》等,我只是听说是意识流小说,故意吓唬吓唬他。”

方明华笑着解释:“免得他妄自菲薄甚至有点崇洋媚外。”

郑泉沉默。

方明华心里给姑娘点了个赞,继续说道。

哈?!

两个女生嘀嘀咕咕跟在后面,却听到前面两个男生突然为什么事情争吵起来。

方明华听了轻轻叹口气。

“我没说他们所处的时代,而是指作品以及写作手法!”郑泉涨红脸反驳道:

“就拿你所了解的意识流小说,法国出了一个伟大的普鲁斯特,写了这本《追忆似水年华》,而咱们中国呢?有谁写过意识流小说?!”

“但在文化领域,特别是文学,即便是我们现在也不逊于西方,这一点一定要清醒认识,根本不用着像郑泉那样崇洋媚外。”

看到李丽神色郑重,马小娟也不好再开玩笑下去。

“不正宗?那好,我说几个正宗的。施蛰存写的《石秀》你读过吗?冯至的《伍子胥》、林徽因《九十九度中》对了香江刘以鬯写的《酒徒》!”

郑泉听的瞠目结舌。

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外部世界,产生了自卑感,认为外国的东西就是高大上,这是客观存在。

马小娟也是一脸呆滞。

“好吧,你或许认为《西游记》只是一本通俗小说,《西游补》估计也不够高大上,那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残春》、郁达夫的《沉沦》你该读过吧?难道你没读出里面的意识流创作手法?哦,对了,在那个年代在国内叫即“新感觉派”。”

“雨果、莫泊桑、大小仲马这些都是十九世纪的人吧?你都说没过时,鲁迅、茅盾这个世纪的人,你竟然说他们过时?!”

“哇方明华,没想到你看了那么多书。”李丽看着方明华一副崇拜的样子。

“哎呦看来你是喜欢这个方明华喽。”马小娟笑道。

“那是你孤陋寡闻。”

李丽一下被逗笑了。

“我承认,法国文学很优秀,出了雨果、莫泊桑、大小仲马等文学家,但咱们中国文学会差?先不说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四大名著,就是近现代我们也出了鲁迅、茅盾、沈从文、曹禺等著名文学家。”方明华说道。

李丽却是一脸欢喜看着方明华,眼睛里冒出小星星。

现在,国人经历了贫穷和落后,现在正在经历“三转一响”的时代,

李丽真心说道。

“也不错。”方明华看看着他笑了笑。

这种争论绝大部分都是无果,最后四人出了植物园,都彼此很有礼貌的道别分手。

郑泉一下子又涨红了脸,说道。“我只读过《狂人日记》。”

“我知道,你那过,年少不知御姐好,错把萝莉当成宝。”

她在陕师大也是学中文,怎么都不知道?

好个有志气的姑娘!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现在咱们国家的产品乃至经济,的确不如欧美发达国家,不过我想总有一天会迎头赶上,人们不再羡慕外国的彩电冰箱,因为我们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