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四更)(2 / 3)

。”

王愚是编辑部另一个副主编,主管文学评论、创作理论这一块。

“王主编不是一直想创办一本《小说评论》杂志吗?将来整个杂志都刊登的是各种小说评论和文学理论,还在乎这一期增刊?”

方明华嘟囔道。

他说的没错。

杂志社确实有这样打算,想在办好《延河》杂志同时,再办一本专门评论各种小说以及创作理论等文学类学术期刊。

这得益于进入八十年代后,国内文坛“大爆炸”,各种小说层出不穷,一片繁荣景象的背景之下设想的。

不过方明华并不看好。

八十年代快过去一半,到了九十年代通俗文学兴起,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纯文学的期刊前途黯淡。

不过这不是他现在考虑的事,现在是如何将这期专号弄到手。

“董主编,我先去和黄社长私下说说听听他的意思。”方明华说出自己的办法。

黄社长虽然名义上只是行政领导,不管编辑部的事,但无论怎么说人家单位一把手。

原来小说组组长何鸿钧,这个比较强硬喜欢和他吵架的副主编退休之后,现任的小说组长李天芳是算是后辈,性格也比较温和,根本不可能和他争什么。

而主编张丕祥又是个老好人,马上也面临退休不太爱管事,黄社长的影响力开始渗透到编辑部。

要知道,李天芳、方明华这些副主编可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董墨当然知道方明华心里想什么,笑着说道:

“行,你去和黄社长说说,摸摸他的底,如果黄社长同意我去找王愚,和他共事了这多年还是有些交情的,就让咱们诗歌组一次!”

“好,有你董主编出马,一个顶俩!”方明华立刻拍了个小小的马屁。

“什么?老董,你说把今年的专号让给你们组?”王愚听到董墨说这话,仿佛听到天方夜谭。

王愚今年五十左右,也是社里的“老人”,所以听到这消息后,他想都不想一口回绝:

“不行,绝对不行!”

“老董,咱们也是老交情,大道理我就不讲,你也知道我为了今年这个专号,在张主编、黄社长面前费了多少口舌?再说你已经退下来了,再过两年就退休,享享清福不好?管这闲事干嘛?!”王愚一片苦口婆心。

房间里有些沉默。

过了下董墨才说话:“就因为我快退休,所以在临退休前不想留下遗憾,你也知道咱们《延河》的诗歌专栏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现在有个机会能辉煌一次,我当然愿意。”

说完董墨就从自己公文包里拿出一沓诗稿递给王愚:“你看看,这都是明华这次去燕京在各大高校搜刮过来的。”

王愚接过来翻了翻,不由得啧啧称赞:“这小子还挺有办法,你别说这些诗稿的质量还挺高。”

“明华说陆续还有诗稿寄来,完全可以做一次专号所以老王,就算我求你,让我一次,啊?”

看到董墨这样子,王愚沉默了会,突然说道:“我把这次专号让给你也行,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我知道,就是将来社里讨论是否创立《小说评论》杂志,投赞成票,是吧?你放心,我绝对投!”董墨说道。

“除了你,还有方明华,那小子现在可是黄社长的红人,他的意见很重要。”

可不,这家伙跑到黄社长那里说把今年的专号让给诗歌散文组,黄社长竟然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这好办,我给他说,这件事上他肯定支持你!”董墨一口答应。

杂志社今年要改办诗歌专号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杂志社,大家议论纷纷,没想到这小子刚上任就整出这个大的动作!

诗歌散文组的编辑一个个更是兴奋的不得了,边缘化了这么多年,今天总算扬眉吐气一把!

今天诗歌组的几个编辑在方明华的办公室开会,商议如何办好专号的事。

“同志们,社里已经同意今年办一期大学生诗歌专号,如何办好就要看大家。”

方明华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面,对着几个同事一脸严肃:“我从燕京带回12份诗稿,大家也进行相互传阅,后面还会陆续寄来一些诗稿,但是还不够!”

“一方面寄来的诗稿大家要审核,不能降低要求;另一方面作为一期专号,最起码要有60——70首诗歌,但从数量上说,还还差得远,咱们就先从眼前开始,在西京各大高校寻找优秀诗稿!”

方明华说出本次会议的目的。

“方主编,我去秦师大!”一个年轻姑娘首先开口说道。

她叫张颜倩,去年秦师大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延河》杂志社编辑部任编辑,在大学里喜欢诗词,曾经担任过秦师大很有名的沐风文学社社长。

“行,你这个前社长出马,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