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484《天行者》(1 / 2)

“你说的这个我明白,不过马虹英这个女人也不简单,我谈了好长时间。”

“是吗?我以为你们早就结束了。”

“主要是双方持股比例,”赵红军懒洋洋躺在床上,翘着腿。

“第一期投资额不算大,预算也就200万,我说你们不是没钱吗?我们出160万,占75的股份,让给你们五个点,但那女人死活不同意,说他们至少要占60的股份,钱他们自己想办法多筹点真是没钱还爱玩。”

方明华听了哈哈大笑。

“这个项目可是张先亮筹划了好几年的项目,怎么能让你占大头?那他岂不是失去控制权?”

“后来我也是这么想的。”赵红军说道:张先亮是地头蛇,在当地能耐很大,离开他这项目还真不行,后来经过讨价还价咱们占投资100万占48的股份,至于细节部分后期再慢慢谈。”

“这不ok了?”方明华笑道:“这個项目具体操作咱们也不用太操心,都扔给张先亮,但其中有一点:公司财务账目咱们必须派人过去负责。”

“我明白”

双方第二天在张先亮的办公室草签了一份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筹资成立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股份有限公司,其中,西京盛世影视投资投资100万,占股份48,宁夏文联投资100万,股份占52,具体合作细节双方后续协商确定。

皆大欢喜。

后面几天里,方明华和赵红军开车在张先亮的陪同之下,又在银川附近逛了一大圈。

水洞沟、贺兰山、沙坡头这里已经靠近中卫。

现在的坡头自然保护区刚刚成立,这里是一片苍凉,没什么游客。沙漠唯一的星级酒店——星星酒店还杳无音讯。

“其实,这里也是投资的好项目啊。”方明华站在沙坡上,看着周围的风景心里感叹道。

不过他制止住自己内心冲动。

算了投资只限于文娱项目即可,钱是赚不完滴。

在银川玩了整整七天之后,方明华他们终于踏上回家的路程,沿着g211国道一路向东北,终于在6月11日赶到西京。

方明华开着车穿过渭河大桥进入草滩,然后又拐到莲湖路先将赵红军送回家。

“对了,明华,给你说个事,去银川谈判,我想让棠棠带人过去。”

赵红军突然那开口道。

方明华听了很是不满:

“银川那么热,太阳那么毒你想把我媳妇晒黑啊。”

“切当初棠棠在南疆文工团,晒得像黑泥鳅一样,你咋看上的?现在又嫌弃人家会晒黑?!”

“我要去燕京,接受青少年发展基金安排的采访,这件事也很重要。”赵红军解释道。

“行,伱们都走,我哪都不去,躲在家里避暑。”方明华懒洋洋的说道。

送走赵红军,方明华开车继续向东,经过新城广场——这里已经恢复原来的秩序,仿佛一切都没发生。

回到幸福小区,进了自己家里,宋棠棠不在看样子已经去上班,方明华痛痛快快冲了个凉,穿上背心大裤衩一下子舒服多了。

到了下午也懒得做饭,出门到南门外一家小餐馆吃了一碗油泼面,到了天黑的时候,媳妇宋棠棠回来了。

看见明华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边换鞋边问道;“怎么样?这一趟出去好玩吧?”

“还可以,我们还去了一趟银川谈了一笔生意。”方明华笑着回答道。

“哦?”

方明华就把去不板凳村所见所闻包括捐款,以及到银川见到张先亮准备合伙成功西部影视城的过程详细解释给宋棠棠。

“好啊,你在家休息抱娃,我过两天带人去银川。”宋棠棠说话干脆利落。

方明华本来还想说什么,看到媳妇这样子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三天过后,宋棠棠带着几个人离开西京,乘坐火车赶往银川,赵红军也去了燕京,方明华彻底清闲下来。

当然,每天傍晚天凉快点带两个娃出去溜达溜达成了自己的工作,剩余的时间,除了练字、欣赏画,就要动笔写点东西。

写什么,其实他早已经想好。

正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那个于副秘书长所说的,写农村教育。

2009年,第八届茅盾文学竞争异常激烈,一共有20部长篇小说入围,提名名单里不乏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莫岩的《蛙》蒋子龙的《农民帝国》苏童的《河岸》叶广芩的《青木川》等事前文学界看好的热门作品。

但最后,一本并不太起眼的小说却杀出重围,和大热门小说《蛙》《一句顶一万句》等四部作品一起获得这届茅盾文学奖。

他就是作家刘醒龙写的《天行者》。

作者以中国20世纪90年代贫乏的乡村教育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在贫苦生活中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