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温水煮青蛙(2 / 2)

膺的说道,随后也有些担忧向李东陵问道,“那光刻机呢,研发芯片最重要的,可就是光刻机,东芯要用哪里的光刻机?”

“机电部45研究所!”

李东陵说道,“东陵高科想请一个人来,担任东芯半导体的总设计师,另外想把机电部45研究所的光刻机团队搬迁到省城这边!”

国内是有研发光刻机的团队的,而且不止一支,十四年前华清大学研发出来的分步式投影光刻机,水平跟国际主流技术相差不大。

当然,这也跟那些年,芯片还没到科技行业的主导地位有关,那时候毛熊还死磕晶体管微型化呢。

但分水岭,就在九年前,大量国外芯片开始进入国内,国内生产的芯片,比进口的性能差,价格还贵,自然是被抛弃了,没有了市场,也就没人研发了,研发团队没钱了,也就干不下去了。

在机电部45研究所,当时弄出来的光刻机样机,跟阿美利加光刻机巨头gca开发的光刻机水平,已经相差不大,比当时最先进的东芝、nec等公司生产的光刻机,差距也只有七八年,勉强算是在世界光刻机第一梯队。

但之后,没有研发经费的机电部45所,就跟其它研究所一样了,没开始设计洗衣机、冰箱、电视等,至于光刻机,更没经费研发了。

“找机电部45研究所合作?!”

刘佑国皱着眉头,“九年时间,在科技行业,已经是两代以上的技术差距了!”

“国内还有比45研究所更好的光刻机研发团吗,还有能被东陵高科挖过来更好的研发团队吗?!”

刘佑国被问的牙口无言,虽然不愿意承认,但确实如李东陵所言,国内光刻机研发团队,这些年实际上,都没什么太多长进,被困在了193纳米光源,不仅是国内,全世界现在的光刻机公司跟研发团队,都被困在了这里。

国内,确实还有比45研究所更好的研发团队,如华清、科学院等带领的光刻机研发团队等,但那些团队,能被东陵高科挖来吗,就算愿意合作,到时候会听东陵高科的吗,估计钱花了一大堆,东陵高科一点话语权也没有。

相反,机电部45研究所就好的了,之前一直在建设三线,只要东陵高科出钱,再通过平阳和汉西省市政部门那边,跟机电部还有电子司协议商量后,就有很大希望,把45研究所的光刻机团队给挖过去,前世的时候,这支研发团队在02年的时候,还被迁到了沪上,参加攻关光刻机的项目。

可见这些年,这支研发团队,也一直都是在咬着牙研发的,不然不可能十几年后,还把这支研发团队给拉过去搞技术攻关。

“现在神舟电话还有东陵高科正在研发的新产品,对于芯片要求并不是太高,只要东芯半导体,能研发出性能够用的产品就够了,东陵高科都愿意采购!”

李东陵看着眼前的东芯半导体实验室,向着刘佑国说道,不求45研究所能开发出什么顶尖的光刻机,只要能满足东陵高科现在的需求就够了。

鹏城莲塘那间挂着比亚迪牌子的车间内,王老板正在跟二十几名技术人员,忙碌着改进产线的时候,车间大门突然被敲响。

“这里是比亚迪电池公司?”

王老板打开车间门后,见到外面站着一个人,迟疑的向着里面看去。

“这里是比亚迪公司,请问你是?!”王老板立刻将来人拉进一旁的搭建的休息室内,条件算不上多好,但肯定比在车间内强。

“我是东陵高科采购科许凯,”许凯直接自报家门,拿出一份报纸,面容严肃的向着王老板问道,“你们公司,真能生产出可二次重复充电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