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 / 2)

富贵和高爵而善终。即使是刘邦最为痛恨,曾屡次背叛自己的雍齿,也得到了封侯之赏,并得以颐养天年。也就是说,刘邦真正要杀的,只有那些威胁统一的异姓王,从来都不是功臣。

即使对于韩信,刘邦也是仁至义尽。在楚汉战争中,韩信虽然功高盖世,但他同样也桀骜不驯,不听指挥。例如在历下之战中,韩信直接害死了郦食其。在垓下决战前的固陵之战中,韩信又对刘邦见死不救。因此,无论怎么看,韩信都是自己找死。但即便如此,刘邦仍将韩信封为楚王。

韩信当了大王后,却仍然怙恶不悛,他招降纳叛,收容了刘邦最讨厌的逃犯——钟离昧。当群臣们皆进言,将韩信逮捕并处死时,刘邦仍选择了宽容。在会猎云梦之计中,刘邦将韩信当场逮捕。被逮捕时,韩信扯着嗓子大嚷: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听了韩信的话,刘邦也急了,于是同样大喊道:

“若毋声!而反,明矣!”

简单翻译来就是,韩信千万别再叫了。再这样说,你的谋反就明了。很显然,刘邦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提醒韩信不要再胡言乱语。如果再说什么狂悖的话,就算刘邦也救不了他。之后,刘邦将韩信带到长安,并立即大赦天下。对于这个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大将,刘邦还是相当怜惜的。

然而韩信并没有因为刘邦的宽容,就收敛自己的锋芒。反而自恃有功,不断地折节同列,以与“绛灌为伍”而为耻。最终,他趁刘邦出征之机,选择了叛乱。而这一选择,也让韩信走上了末路。听说韩信被杀,刘邦的表现是“且喜且怜”。很显然,刘邦对于韩信的死,心情也是相当复杂的。

因此,我们不应抓着韩、彭、英的死,就说刘邦薄情寡义,忘恩负义。虽然刘邦全身都是缺点,但在他身上,总能嗅出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和人性的光辉。而正是刘邦的宽宏大度和容人之德,让他汇聚了全天下的英才,最终威加海内,建立横跨440年的巍巍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