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斗试(1 / 2)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乌江县的街市热闹非凡。

斗台上,县令端坐,准备主持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

四大学院——乌江县学、墨梅学院、风华书院和德育学院,齐聚一堂,争夺荣誉。

比赛开始了,县令注视着学院众人,宣布:

“今日,本官将在此出四道题目,每场比试的评分将采用10分制。”

“本官将根据选手的表现,给出相应的分数。”

“四场比试结束后,将四场得分相加,得分最高的选手将赢得比赛。”

“你们都明白了吗?”

学院众人纷纷回应:

“明白,大人。”

吴可可和小月悄悄地走到德育学院江夫子身边。

江夫子看到他们并没有生气,他以为这两个孩子是为了凑热闹才靠近的。

他还让身边的儿子和学生再添加两个座位给她们坐。

吴可可满脸洋溢着喜悦,她看着江夫子,轻声而真诚地表达了谢意。

“谢谢,夫子。”

此刻,一名衙役从县令手中接过第一张试题纸,他走上前,双手恭敬地捧着试纸,大声宣读:

“以‘春景’为题,创作一首五言律诗,时间为一柱香。”

众人纷纷低头开始答题,吴可可也从江夫子那里拿过纸笔,只见她在上面写道:

春风轻拂面,

花开满园香。

柳丝垂碧水,

莺啼声声扬。

山峦披绿装,

溪流潺潺淌。

晴空万里蓝,

彩蝶翩翩舞。

思绪随风飞,

心随景悠扬。

沉醉春光里,

诗意浓如酒。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色和诗人陶醉其中的心情。

春风轻拂,花开满园,柳丝垂碧水,莺啼声声,山峦披绿装,溪流潺潺,晴空万里,彩蝶翩翩,诗人在如此美景中思绪飞扬,心随景悠扬,沉醉于这美好的春光里,诗意浓如酒。

吴可可轻轻地将写好的纸张递到江夫子眼前,江夫子顿时目瞪口呆,他交替地看着吴可可和纸上那行云流水的诗句,仿佛在说:

“这是你写的吗?”

吴可可微笑着点点头。

“夫子,您觉得这首诗如何?能夺得高分吗?”

这时,江夫子一把抓住吴可可的小手。

“孩子,你在哪个学院读书?如果你愿意,可以来我的德育学院吗?我不收束修,怎么样?”

江夫子此刻就像狼外婆一样,试图拐走吴可可加入他的德育学院。

吴可可非常上道,她高兴地站起来,恭敬地作揖。

“学生吴可可,向夫子见礼。”

江夫子欣喜若狂,一直紧紧握住吴可可的肩膀。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哈哈……”

坐在江夫子右侧的两位学子反应迅速,立即向吴可可行礼,微笑着自我介绍:

“吴学弟,我是德育学院的江淮山(吴学弟,我是德育学院的余旭)”。

&34;江学兄,余学兄,你们好,我是吴可可。以后请多多指教。&34;

吴可可满脸笑容地看着江淮山和余旭回礼,热情地回应。

江淮山是江夫子的儿子,他五官俊朗,眼神炯炯有神。

他的衣着朴素,虽然学院的蓝色衣衫有些陈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余旭拥有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眉毛弯弯,小巧的鼻子和一张爱笑的小嘴。

他的头发乌黑浓密,总是随意地扎成马尾。

他也穿着和江淮山一样的学院服装,但他总是保持整洁。

吴可可向江夫子三人介绍小月后,时间已至交诗作的时刻。

此时,一名衙役走到江夫子的桌边,江夫子随即将吴可可所写的诗句递交了上去。

衙役将四个学院的诗句纸张递交给县令,县令逐张审阅,并在旁边的纸张上记录各学院所得的分数。

当县令看到最后一张吴可可的诗句时,他突然放声大笑。

“好诗,好诗,好个晴空万里蓝,彩蝶翩翩舞,动静相宜,充满生机与活力。”

县令赞叹不已,目光落在诗句上的落款,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德育学院”几个大字。

他转头看向江夫子。

“江夫子真是才华横溢!您的诗句堪称完美,当之无愧地获得满分。”

邓夫子听完,满脸惊讶,他看向县令。

“大人,可否让我等欣赏一下佳作?”

县令微微颔首,将诗句递交给衙役,待衙役转交给邓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