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送子观音宜修13(1 / 2)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胤礽作为一位具备深谋远虑的领袖,深切明晰国家的安危与民众的福祉紧密相连。他深切知晓,欲要捍卫国家,务必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故而,他毅然决定从后方着手,为前线构筑坚实的后盾。

他率先组织起一支钻研团队,专注于研究和改良火器。他深谙火器于战争中的关键意义,故而不惜倾注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礼聘了一些精通火器制造的行家,对火器展开深入的探究和改进。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新型火器渐次问世,其威力远远超越传统的火器,为前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除去研究火器,胤礽还积极推广改良后的新作物。他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根本,唯有提升农业产量,方能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为此,他组织了一批农业专家,对新作物进行试验和改良,随后将其推广给农民栽种。这些新作物不仅产量颇高,且适应性极强,很快便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胤礽的统领下,后方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型火器的威力令清军为之震惊,而改良的新作物也让农民切实受益。这些成果为前线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使得起义军在战场上愈发勇猛。

弘晳所率领的起义军亦未辜负众人的期望。他们凭借新型武器的威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破了北京城。当起义军踏入北京城时,百姓们欢呼雀跃,欢庆着新时代的降临。

胤礽骤然想起这个世界的任务:“933,莫让大胖橘逃脱了!我要让他死在宜修的手上!”

大胖橘在知悉紫禁城被攻破之时,已然无暇他顾,只顾一心寻求迅速逃离之路,然而却无法迈出养心殿一步。此时,胤礽携带佩剑踏入了养心殿,大胖橘甚感惊诧,以为他是前来殉情的,原来这么多年来,最为钟爱自己的竟是皇后,自己怎就未曾察觉呢,念及自己这一生的诸多烦心事,下辈子定要好好对待她。

“小宜,真未料到你……”

尚未待他言罢,便被胤礽一剑刺穿心脏。

胤礽望着逝去的大胖橘冷笑道:“此剑乃是替宜修而出:你出尔反尔,你曾言,待宜修诞下儿子,便立她为福晋,待她生下儿子,你却又立了她的姐姐为福晋,你何曾忆起她与你的孩儿呢?弘晖夜半高烧至浑身滚烫,去传唤府医,府医却皆被正院请走,弘晖不治而亡啊!在她苏醒之际,却在痛失爱子的同时还需照料她姐姐的身孕,她怎能不恨!她虽杀了柔则与其孩儿,然而在我看来,最该死去的人是你,是你造就了这一切!”

说完这些话以后,他便扬起第二剑将大胖橘的头颅砍下。

“这第二剑,是为我自己:你篡改我额娘的谥号,让我的女儿认你为阿玛并和亲蒙古,你的儿子将弘晳囚禁并改名为‘四十六’,你删减我的生平事迹,给我的谥号定为‘密’还不够吗!还要向我泼脏水,只为给你的颜面增光!”

“你该死!然而我最为痛恨的并非是你……”

终于,一切皆已终结!弘晳也在胤礽的协助下登基。就在弘晳登基的首个夜晚,父子二人展开了久违的秉烛夜谈。

胤礽轻拍着弘晳的肩膀:“弘晳,日后要成为一名贤明的皇帝!”

弘晳知晓,阿玛或许将要离开自己:“阿玛你……”

胤礽拥抱了一下自己的儿子,温柔地说道:“难道你忘却了阿玛为何会归来吗?如今咱们已然夺回了失去的一切,然而阿玛无法长久陪伴于你,只期望你铭记:要做好一名皇帝!”

“欲要成为一名贤明的皇帝,务必关怀民生,需以百姓为本。你自幼身为太子的儿子,高高在上,未曾感受过民间的困苦,故而阿玛带你前往西方的国度,也让你率领起义军一步步走来,便是期望你知晓百姓的生活是何等不易,你担任皇帝后务必关爱百姓。一个朝代无论如何都难以千秋万代,期望你担任皇帝后,告诫后世子孙务必多多汲取外国的先进文化,切勿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固步自封,务必切实落实发展,开启民智,方不至于沦为亡国之君……”

聆听着胤礽的言语,弘晳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

胤礽又叮嘱道:“既然我们已然推翻了清朝,你需记得为自己改换新的名字与国号,一切重新开始吧!阿玛相信你定然能够做好!”胤礽的身形在弘晳的泪光中缓缓消散。

弘晳将国姓改为李,为自己取名念,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华”,追封其父为隆朔帝,他勤政爱民、忠厚仁恕,史称元熹帝。

胤礽回归至 933 的空间,哭得不成人形!

933 亦哭得不成样子:“胤礽,你这又是何必呢!咱们还有时间啊!”

胤礽擦干了泪水:“这仅是一个小世界中的弘晳,并非真正的弘晳。尽管我能够见到弘晳,能够陪伴在他身旁我甚感愉悦。但这只是一时的,并非一世的,长痛不如短痛,我不如抓紧时间选择新的任务,以便将孩子们接回现代生活。”

933 未曾料想胤礽会如此答复,不禁慨叹道:“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