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1 / 2)

把乔多禄送进了青山书院,张爱英就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让她也能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期间她也没忘了回去一次县城,她可没忘了兰家庄子上的鲜花,那可是她的活儿。虽然说实话去亲自干活的时候也不多,但总还是得去的。

如今她人到了府城,就把去庄子上的时间做了固定,每月一次,家里置办了马车,张爱英还早就跟胡平学了驾驶马车的技术,都不用胡平每次驾车,她自己就能驾着马车来往。

起初大家还很担心,毕竟张爱英一个独身女人出行,哪怕这几年比较太平,从府城到陵阳县城更没有什么山匪路霸,但也不是一两个时辰就能走完的路程,大家会有所担心才是正常的。

不过张爱英坚持走了两回,很快就让他们适应了,不适应也没办法,张爱英虽然不搞一言堂,但她真要坚持起来,也没人能犟得过她。至于张爱英嘛,嗯,说真的系统在手,一个人其实要安全得多,比身边有人束手束脚强。

好在也没让张爱英再多走几回远路,到了年底,兰家就已经提出要将陵阳县城的鲜花基地搬到府城来,他们在府城周边也是有不少庄子的,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郊区农庄,随便滕一个出来做鲜花基地是完全没问题。

至此张爱英也得到了很大便利,她的重心才真正转入到了府城。

不过老家和县城的安排也是不能忽略的,

曹娘子作为家里除了姜琬之外的大会计,是必须要跟在张爱英他们身边的,让她去管县城那么一个小铺子也着实是屈才,张爱英只好把赵小叶提了过来,本来县城晚桂坊也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掌柜,之前就是曹娘子经常在那边出面管事,如今把赵小叶从村里鲜花皂作坊提出来,那就是正儿八经地做铺子掌柜。

村里的鲜花皂作坊也不用担心,没了一个赵小叶,也有人接手。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陈彩妮的女儿宋宝花。之前她就一直跟赵小叶打配合,主管后勤的事,后来张爱英把事业中心把关注都放到晚桂坊上面后,对老家板桥村的关注更少,相当于就全交给了赵小叶和宋宝花两人,这么久也没出什么岔子,甚至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作坊交出的业绩和营收都相当漂亮。

要不是因此,张爱英也不会想着把赵小叶调去县城晚桂坊做掌柜。

而宋宝花呢,不是她不想调,而是在这个世界,她就算是东家也没有那个资格。甚至就是宋宝花自己想出来,都未必能轻易做到。张爱英能给她的帮助,也不过就是让她接管作坊。

说来,几年过去,宋宝花不说长成大姑娘,在这个世界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了,而她在婚恋市场的行情,说一句好到爆也不为过。

毕竟,就不算他们家跟邻居乔家二房的关系那么亲近,单说宋家现在的日子也

很不错,乔家现在也在附近置办了不少田地,其中有大半都是他们租种的,张爱英收的租子还很低,陈彩妮更是靠着一手厨艺在十里八项都已经打响了名气,虽然慢慢的热度下降,有不少专业厨子跟风模仿之下,她的收益也降低了,但是陈彩妮又琢磨出了新法子,开始在家磨豆腐发豆芽,倒也有些生意,在乡下日子过得不错。

如果说以上都还只是附加值的话,只说宋宝花这个人,那也是相当不错的。在农村就不会有什么特别好看的姑娘,所有的好看都是靠钱养出来的。宋宝花经常在作坊,不受风吹日晒不去下地干活,不管是家里还是作坊的伙食都不错,发育的好保养也不错,至少白净,就已经胜过很多庄户丫头了。何况她小小年纪就在作坊管事,别的不少比她年纪大的小媳妇大姑娘的都得听她的管,有眼睛的都能看到张爱英对她的重视。起初还有人想歪呢,毕竟这邻里邻居的一直往来又多,谁知道是不是有个啥青梅竹马的?还是后来看乔多禄回来的少,而且以前还跟宋宝花她哥宋宝柱往来,后来回乡也是跟村里的读书人聚一聚,渐渐的那种歪心思的也都消了。倒是更盯上了宋宝花,光是那一份工钱就不少呢,更别说万一还能把自家人也弄进作坊,那得是多好的事儿啊!

总而言之,这一二年间,板桥村宋家也被媒婆踏破

了门槛。不过陈彩妮也早都听张爱英的,加上自己也是过来人,没那么急着嫁女儿——没条件才会想着把女儿早点嫁出去,既能给家里省口粮还能挣笔彩礼钱,但现在的宋家也没那么紧巴巴,自然不介意再留女儿几年,反正宋宝花年纪也不大。何况陈彩妮渐渐的也有了想法,说不定未来他们也可以进县城,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现在急吼吼就给女儿在乡下找婆家?

倒是对儿子宋宝柱找媳妇他们没那么设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媳妇是娶到自家来的,什么样可以以后慢慢培养,而且宋宝柱的性子也比较憨实,没有宋宝花那么有能力,找个踏实过日子的姑娘搭配他就正好。倒不拘是城里姑娘还是乡下姑娘,只要合适就好。

这样情况下,宋宝柱已经定了亲事,就宋宝花还没有音讯。但这也是好事,就张爱英都不能说,要是宋宝花定了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