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1 / 2)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1079 字 1个月前

李同舟显然是做了准备工作的。

他对于谢团长的这一番观点,的确算的上是新奇。

历史从来都是记住那些个别的人,八佰壮士,里面能让人记得住名字的,本就没有几个。

而谢团长作为孤军的领导者,自然而然地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对于旁观者而言,他的确无愧于抗战英雄之名,但是对于他手底下的孤军士兵来说,或许真的未必。

“谢团长做为领导者,他无疑是合格的,他还在期间,虽然出现过一系列的暴动,但是却依然把孤军掌握在手里。只是,在我个人看来,谢团长的内心无疑也是煎熬的,因为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为了“顾全大局”所以,选择忍耐,并且带着孤军一起困守,孤军本可以突围出去,但是他阻止了,所以才会有后面的被最好的莫逆之交差点刺杀的情况出现。”

“所以,单从角色上来说,我认为,他自己怕是都未必认同自己是英雄。”李同舟把自己收集资料准备了许久的说辞说了出来。

这也的确是他对这个角色的看法。

演技方面其实更多的是走个过场,像李同舟这样的演员,演技如何,李易心里自然是有数的。

主要是看他个人的形象,风格是否契合角色。

同时,也要看他对人物角色的理解。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不能说明什么吧?

可是实际上,这还真的可以说明一些东西,当一个人对这个角色有着某种自己的第一印象之后,那么哪怕后续你让他去改,他也未必能改过来。

为什么一些导演和一些大牌演员,有时候也会吵?

就是因为双方对角色的理解是不同的。

而电影,表演,很多时候,导演的要求,如果演员不能理解,或者打心底否认,那么演出来的效果会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时候,一个导演,拍电影,抠细节是一方面,但是同时也讲究一个感觉。

你要表现这个角色是什么样的人,他心里的想法,整体的脉络,等等,和个人对角色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关系了。

李易没有马上做决定,毕竟,接下来还有很多等待试镜的人。

第二个进来的演员,虽然没有和李易合作过,但是同样的也是时下的实力派演员。

马俊荣,他试镜的角色同样的是谢团长。

李易也是一视同仁地问出了那个问题。

“他是个合格的军人!但是对于孤军来说,我认为他并不能算是英雄。

就我个人的理解来说,孤军打完四行仓库保卫战,其实就已经尽到了他们每个人的责任,单纯地作为孤军的最高直接领导者,我认为他是不合格的。

我们常常形容一个军官,会用“爱兵如子”这样的形容词,他在孤军无疑是非常有威信的,被缴械,是情有可原,并不是谢团长能阻止的!

但是在孤军被看押之后,他的做法却是很难让人用英雄来形容。

我个人无法理解他的一些做法,最初他的确有想过为孤军谋出路,比如说突围出去,我相信他是有想过,突围出去之后去哪里的,也相信他不是怕死,可是,当一份命令抵达的时候,他的选择,作为军人,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孤军团的团长,他可以坚持自己军人的荣耀,但是他却同样的也对孤军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事实上,他其实知道孤军枯守的痛苦,可是他做了什么?

有人要离开,他选择阻止!

用暴力镇压!

为什么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想要自己谋生路的人离开?

军人战死沙场是死得其所,没什么可说的,孤军或许不是一支精锐,但是至少他们完成了本该完成的使命。

在那里,他们不是俘虏,可是却比俘虏还不如。

俘虏如果有机会突围的话,都会选择奋死一搏,可是他作为直属军官,却一直在执行着命令,哪怕这个命令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他带着孤军突出重围,那么他们这支孤军,是否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我认为是可以的!

马俊荣的认知,和李同舟其实差不多,但是他却更加的直言不讳。

李易和陈问对视一眼,都不由地露出一抹笑意。

不过,马俊荣却并不适合谢团长这个角色,李易反而觉得他更适合上官智标的角色,也就是那个计划刺杀谢团长的角色。

因为在李易看来,他的想法,并不是站在谢团长的立场上,而是反而和上官智标的角色在想要计划刺杀谢团长的时候的想法一样。

像《八佰》这样的电影的男主角,哪怕这是一部群戏,但是谢团长的角色,也依然可以算是男主角。

所以,这样的角色的试镜,通常能有资格来的,都是成名的演员。

比如之后的徐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