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11)(2 / 3)

子有隙,苏文曾经跟汉武帝说“太子与宫人戏”,暗示就是太子整天不干正事,沉湎淫逸,结果汉武帝非但没责怪太子,还赏了三百宫人下去。

汉武帝身边的信息网,都被这些人牢牢控制住了。

江充是先从汉武帝不常临幸在他眼中不起眼的那些小妃嫔开始的,这样显得他师出有名且不是故意针对太子,皇后与太子的宫殿是最后才开始搜寻的,搜得有多仔细呢?卫皇后跟太子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

而搜的结果当然是不负利益集团众望:“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

太子一直在诅咒领导你啊,他诅咒你干什么呢?一定是盼着你早点死他好登基!】

汉武帝现在只觉得天音说的情况实属大谬,春秋鼎盛的他实在是很难懂晚年的他究竟为什么会被小人这样拙劣的谎言蒙蔽而逼死了自己一直寄予厚望的太子。

刘据抬头望向他,坚定地说道:“臣绝不会行巫蛊之事诅咒陛下。”

卫子夫亦盈首顿拜,“妾承天子恩泽,身居后位,亦绝不会有此作为。”

【而利益集团也没忘记把信息差打给太子,卖掉江充也在所不惜,在面对天子对巫蛊这么强烈的反应情绪之后,看见自己宫殿里出现了小桐木人的太子会是什么反应呢?

刘据在史书里的形象并不复杂,“太子惧”这句话出现过很多次,他可能是非常害怕自己不符合汉武帝的期待的,愿意纡尊降贵向江充求情的理由是不想让陛下知道他御下不严。

估计江充自己也没想到太子会那么果断的直接杀了他,而太子在他死前骂的是:“赵虏!前乱乃国王父子不足邪!乃复乱吾父子也!”

你祸害了你们赵国的父子不够,还要来祸害我们父子。

这个时候的太子六神无主,询问了自己的太傅石德,这人害怕自己因为是太子的老师被连坐,给刘据的建议是:不如起兵,他举了两个直击太子内心恐惧的例子。

你还记得你的两个姐姐和表哥吗?他们不也是无辜的吗?可是那又怎么样呢,他们的尊贵不下于你,还是说被杀就被杀了,你若不起兵诛杀逆贼,不如想想始皇的太子扶苏。

刘据这个时候说的还是:“吾人子,安得擅诛!不如归谢,幸得无罪。”无论是在乎父子恩义还是太子留有理智,他这个时候做出的选择才似乎偏向正确,似汉武帝这样的皇帝只能顺毛撸,一旦发兵甘泉宫威逼天子的罪名坐实,那等待太子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是那边好不容易走到了这一步,怎么会让刘据从陷阱中逃脱呢?在信息差之下,太子听到的必然是天子已经以为他造反这样甚至更严重的消息,他接受了石德的意见。

而当太子打开武器库的那一刻,围在汉武帝身边的利益集团立刻一拥而上,将汉武帝身边打造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信息围城,“太子已反”是这位年老多疑的帝王唯一能得到的消息。

尽管汉武帝凭借多年的政治嗅觉对这件事情将信将疑,他了解自己的儿子,说“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派出使者召太子入甘泉宫,可这个使者连太子面都没进就直接回去禀报“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

他连您派过去的使者都敢杀,不是造反是什么呢?

无论是为了自己利益的鼠辈还是跟随孝武皇帝变革的酷吏,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空前地团结一致,迫不及待地将太子逼上了反路,刻意扩大冲突规模,将“太子造反”这件事清晰且血腥地摊到了汉武帝面前。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太子出师不明,民间皆传太子造反,卫皇后自尽,太子自尽,汉武帝在搬出甘泉宫重新接触到各类信息之后很快就回过味来,各类为太子伸冤的奏折送到天子面前,让他清晰地认识到,这群围在他身边的豺狗,给了皇权宝座重重一击。

汉武帝未必没想过自己的为政风格与太子不同,博望苑的那些人可都是他亲自臻选的,他也许本来打算的就是在自己死前替太子扫清,但不管他当时的想法究竟为何,他的继承者没有了。

令人觉惊的是这位千古一帝最后的作为,在风烛残年之时,他再次施展了帝王的铁腕手段,他迅速厘清了太子含冤的所有步骤并且为汉王朝的下一代进行了非常深度的思考和规划。

与匈奴的战争快要打空六代先王留下来的家底,民怨四起,汉王朝需要仁政,高祖那时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农民起义太多,千里长堤也是会崩碎的,而这些固守着他为巩固中央集权做出的那些措施的守旧者,如果他的后代收拾不了,那就由他这个做父亲的来扫平权力更迭路上的障碍。

崇尚继续以苛政治国的酷吏本就是汉武帝手底下的耗材,论严酷狠厉,谁能比得上这位任用者呢。

阿猪的智慧与手腕在他那“猪瘟”发完之后显露无遗,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千古一帝的雄才伟略。

在生命的最后五年,他顶着朝野上下的压力将储位空悬,就是不立任你们争,他以为太子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