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夜校识字(1 / 1)

土地为本 迷离清醒 585 字 1个月前

“英子,要开夜校了,你去识字吧?”勤虎知道英子很想念书,但是家里没有条件供她。

“真的?要花钱吗?”英子听了兴奋异常,两眼放光。

“不要钱,是公家办的扫盲班,你白天干活,晚上去识字,认识的字多了你就会念书了。”

“要写字吗?我没有纸和笔呀。”

“用石板和石笔写字,写完了还能擦了再写。”

“我也没有石板和石笔啊。”

“我跟你去东山挖一块,打磨光滑了就能写字。”

英子兴奋地立刻扛起镐头,拉上勤虎就走。这天大的喜事来得突然、让她生疑,生怕晚了就会失去机会。

他们来到东山一片盛产棕色石板的山坳,这里的石头不是块状的,而是一片片呈深棕色,质地较软易打磨的,用白色石笔写上字清晰可辨。所以村里的孩子们上学,每人一块石板是必不可少的。

勤虎和英子用镐头刨了好几处层岩,最终找到一块长宽和厚度适中的石板,然后又挖了一些白色绵软的石块回家做石笔。大山里的人民,总能从大山里获取自己需要的物品。看似贫瘠的大山,却悄悄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在静待她的子民们发掘享用。

勤虎用一块磨刀石,把石板的一面打磨得光滑细腻;用锯条把软软的笔石切割成长条,这样石板和石笔都备齐了。

夜校就临时借用一年级的教室,课桌是几张用积块支起的长木板。农村这种用泥土和麦糠做成的积块,方方正正结实耐用,只要不碰水可以用十年不坏。

孩子们的板凳,对成年人来说有点小,但是相比于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根本算不得什么。村里临时指派几个会读书写字的当老师,有时也请学校的老师给夜校上课。照明需要自带,每人带一个小煤油灯放在跟前,没有灯的凑在别人灯前蹭光,讲台上放了两盏大的油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三十多个大姑娘、小伙子,也有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开启了扫盲大学习。

英子既聪明伶俐,又勤奋用功,老师教过的字,她一晚上读写好多遍,确保把当天学的新字牢牢记住,因而进步很快。识字班的人员不固定,今天新来几个,明天又辍学几个,好多人图个一时新鲜。英子从不缺课,并且把自己学会的字,耐心地教给新来的社员认读、抄写。

勤虎每晚陪着英子上学、放学,也自觉当起了老师。虽然自己的学问也不大,但教些简单的生字认读,还是能够胜任的。

英子跟姐妹们白天推碾、拾柴、喂猪、洗衣做饭,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晚上就是她的幸福时刻,她有时带着三妹、四妹一块去,有时单独跟勤虎去学习。就这样认识了很多字,成功脱出了文盲行列,成为识字班里培养出来的、为数不多的佼佼者。

“要是能有机会进正规学校学习,考上大学当个老师就好了。”英子不自觉地跟勤虎谈起了梦想。

“当老师连饭都吃不饱,还不如咱种地的能有口粮食吃呢。”勤虎觉得上点学,能够认字算账就够了,这年头农民都比老师的日子好过。村里的老师都是民办的,教半天书回家种半天地,才不至于饿肚子。

“俺就是喜欢学校,能不能吃饱饭俺都不在乎。”英子是真喜欢与书为伴,可惜现实不容她追求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