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保险(2 / 2)

很失败,但其本人倒也不算差劲,只能说能力不够顶级,如果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勋贵二代,那反而是相当出色的,不说将门虎子,各方面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若是需要大范围剿匪,我或许可以胜任。”李景隆犹豫刹那,还是毛遂自荐道。

毕竟对于李景隆来说,每日纸醉金迷的生活,实在是太过无聊了。

而作为开国名将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从小就学习兵法,也有军旅生涯的锻炼,肯定是更渴望同父辈一样征战沙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作为普通将领,李景隆的能力肯定够了,只要别把他摆到不适合的位置就行,像是诸如练兵、剿匪、后勤这些需要较强的组织能力但不需要高强度对抗的工作,就很适合他。

“先忙完修筑堤坝的事情,再考虑谏言此事吧,毕竟发展这些事情,也不是急于一天两天的事情,现在还是要先做好京城这头的事情。”

“不过后续确实可以让水师加强除了长江主航路以外的水路巡逻。”李景隆提出建议,“同时也可以考虑在一些较大的支流的关键航段设立检查站,驻留一些船只和水师士兵,确保航运的安全。”

“设立检查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可以及时发现处理潜在的隐患,不管是逃税走私还是有匪患,都能快速反应,只不过能否保持清廉是个大问题,别好心办了坏事,以至于朝廷不知情的苛捐杂税反而变得更多了。”

朱雄英的态度显得很谨慎,对于他来讲,做事很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大明的实际情况和“人”这个最大的变量因素,这毕竟不是在玩模拟经营游戏,人也不是npc,都是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小心思的,历史上多少改革政策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最后落实在民间,结果都成了坏的,反而成了疲民苛政,还不是因为基层治理能力不行,最后执行不到位不要紧,还都念成了歪经。

“此外。”朱雄英想了想补充道,“关于税费问题,我也会向皇爷爷禀报的,争取为水路运输行业争取一些合理的减免政策,这样既能减轻商人、船帮的负担,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李景隆点头:“这是个好主意,哪怕以后各地府城弄得不及京城这般繁荣,有个十分之一,也是极好的。”

“那也请表哥回去后就着手准备一份详细的奏疏,上奏阐述这些想法。”朱雄英说道。

李景隆怔了怔,旋即大喜,赶忙向朱雄英诚心道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