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国石万钧,銮驾离开西安城(1 / 2)

“堵胤锡,你的才能朕是看在眼中的,你有战略眼光,

但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的越扎实,以后走的越远,

既然你选择了跟在洪承畴身边学习,那就做陕西的宣抚使司副使吧!”

“臣拜谢陛下天恩!”

堵胤锡眼中闪过一丝错愕。

宣抚使司副使是武官的从四品官职,他是武进士二甲考核后也是从四品,

本以为选择走文官路线,会降级,或者还是文官体系。

没想到现在依旧是武官路线,这个官职的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类似督查院在各省的巡察御史,但品阶和权利都比巡察御史高。

“堵胤锡,朕给你这个官职,让你方便行事,

你没有为政一方基础,朕希望你能好好的跟着洪承筹学习,多听、多问、多做!”

嘱咐完了堵胤锡之后,崇祯又看向洪承畴:“洪承畴,堵胤锡朕就交给你了,你可得帮朕好好带一带!”

“陛下放心!”

“好了,洪承畴,该交代的都交代了,陕西的军务就交给你了,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也不要辜负你老师对你‘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价,

时刻记着‘国石’二字,心存民族大义,坚定立场!”

崇祯将国石、民族大义说的很重,洪承畴听在耳中,心中却是一紧。

皇帝这话似乎是意有所指,但他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臣谨记陛下教诲,时刻铭记于心!”

“嗯,都去忙吧!”

洪承畴行礼后离去,一同离去的还有袁可立和郑崇俭两人。

花园内,只剩下了崇祯一人,背负着双手,慢慢的在花园中踱着步。

心中却是复盘着此次西北巡视的得与失。

西安土改的顺利实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陕西大灾,百姓要活不下去了,民变四起,迫使朝廷要做出改变。

地利是秦王府事件,抄出了几万顷的耕地,否则没耕地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人和,土改则是百姓众望所归的事情,秦王府事件将西安和陕西的官员、富商砍了一大批,

换上来的都是袁可立精挑细选的、想干点实事的官员。

否则,官员也是耕地的既得利益者,让官员革自己的利益,那能不能顺利推行,还真不好说,或许砍的人比现在还要多出一倍。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可能这么顺利推进。

过几个月如果还是大旱,范围持续扩大,陕西其他六府估计更是顺利了。

这是很矛盾的事情,既希望大旱裹挟百姓想顺利推进,又不想因为大旱造成百姓死亡。

“罢了,天灾不是朕能左右的,民意大刀已成,敢阻拦,那就全部砍了!”

好一会儿之后,他清醒过来的时候,就看见了一边候着的袁可立。

见崇祯回过神来后,袁可立立刻上前:“陛下,臣已经和郑崇俭、洪承畴交代清楚了,銮驾可随时动身!”

“袁爱卿辛苦了,那就明天早上走吧,走早点,免得惊扰百姓!”

“那臣去通知周指挥使和曹指挥使做好准备!”

“等一下!”

崇祯叫住了欲转身离去的袁可立:“袁爱卿,你是跟朕一起巡视,还是直接回北京城?”

“一起吧,北京城有孙承宗三人和几位尚书在,臣回去也没啥用,

不如跟着陛下巡视一下西北,看看大明的真实状况,权当散散心了!”

“可你这身体?”

“陛下,别看臣六十多了,但臣前些年在辽东可是锻炼出来的,比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过之无不及!”

“好,既然袁爱卿有意,那就跟朕一起,巡视西北,领略一下西北的大好河山!”

两人聊了一会儿后,袁可立突然起身道:“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崇祯听着这话脑阔就疼,这些古人真是蛋疼,不知当讲不当讲,那你是要讲还是不要讲?

不讲吧,你都说一半了,讲吧,你又害怕。

“袁爱卿,但说无妨!”

“陛下,年前锦衣卫总旗崔明护送臣到西安,一路尽心尽力,臣在西安府这几个月,多亏他护卫照料,

能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陛下可着锦衣卫南镇抚司考核一下,给他个发挥的空间,

锦衣卫是陛下亲军,臣本不应插手,但不忍心人才埋没,请陛下恕罪!”

“崔明?”

崇祯重复了一句,朝着一边喊道:“来人,传锦衣卫总旗崔明!”

片刻之后崔明就进了后花园,见了崇祯后立刻行礼。

崇祯看了看崔明,淡淡道:“崔明,此次护送袁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