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袁可立的恐怖推断,五十万强兵(1 / 2)

“本阁为什么说陛下选择的时候刚刚好,早一点没能力,晚一点太迟,理由有三。

第一,应对大灾,本阁赋闲在家的时候统计过,大明两百六十年来,天灾近千余次,平均每年四次,

特别是近五十年,每年都有六七次,去年陕西大灾范围数十县,开春以后虽然下了几次雨,但依旧干旱,

估计今年也极大可能出现干旱,周边的山西、河南等地估计也会波及,如此大面积,光靠朝廷救灾不现实,

钦天监肯定将这个推测告诉了陛下,所以陛下已赈代工修建水库,成立了大明农业研究院,全力推广土豆、红薯高产量作物,

但这些东西是新作物,你觉得士绅富商会种吗?所以,陛下只能从借着陕西秦王府事件来清丈耕地,将耕地分给百姓,

只有百姓手中有地,那就能或多或少搞出点粮食,再加上朝廷赈灾,百姓就有希望有活路,就不会或者减少民变。

陛下预留的两千顷上田估计就是给马上丰收的土豆预留的。”

我艹!

这是崇祯听完袁可立分析后,心中唯一声音。

太特么的牛逼了,仅凭史料记载就能分析后,接下来可能会有大灾出现。

继而猜出他一系列的布置的目的。

心智实属吓人。

“第二点,预防造反,去年白水为什么会有民变?周边州县出现了二十余支民变队伍?

还不是没吃的,朝廷又没有赈灾,官吏又层层加压导致的。

但凭朝廷的那点储备是无法应对千万百姓的大灾的,如果百姓没有地,民变四起,

再去查抄藩王士绅富商,他们为了自保,搞不好会给民变队伍提供钱、粮、庇护。

这些人别的没有,钱、粮大大的,有了庞大的财力支持,再加上没活路的百姓,拉起一支队伍也是很轻松的事情,这才是最可怕的。

现在朝廷已经将去年的民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平息了,现在又给了耕地,准备了种子,

即便今年继续干旱,总归是会有收成,加上朝廷准备的粮食,能安稳度过,

这个时候藩王、士绅即便想煽动百姓造反,他们都不会追随的,这就是民意。

你们想想,陛下对隐瞒耕地的这部分士绅富商的处罚,为什么只要粮食,不要银子和耕地呢?”

“第三方面,凝聚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富国强,只有百姓富有了,国家才会强大,内部才会安稳,这才是最重要的,

哪怕是这次没有干掉藩王士绅富商,只要凝聚民意了,这就足够了,未来就能应对一切。”

这一次不仅是崇祯在心中我艹了,连堵胤锡等人都我艹了。

他们只知道百姓有耕地了,就能活下去。

但没有看懂这背后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发布这项动则会倾覆大明的诏书。

现在听袁可立这么一解释,瞬间就明悟了。

对皇帝的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和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和算计,震惊的无以复加。

“袁阁老,可若是中途有富商士绅和藩王搞事情,这场改革被迫终止了呢?”

袁可立看着疑惑的曹变蛟,摇了摇头:“你是觉得陛下在赌吗?不,你错了,陛下有能力平息,

大明有两百多万军队,但能打的也就是九边十一镇的军士,或者说只有辽东的才是最能打,

但现在不一样了,宣府、大同两个边镇的总兵是陛下钦点的,又大量的银子支持,现在估计整顿差不多了,战力比不上辽东,绝对是九边前三的存在,

太原总兵的世袭和朝廷敕封、忠贞侯提调三边,这三镇就牢牢控制在陛下手中了,

再加上陛下手中禁军九卫、白杆兵、腾骧四卫、勇士营、陕西征剿大军,以及……京营和正在组建的天雄军,

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便是辽东的军队反叛,英国公坐镇山海关也能挡住,

有这么军队,士绅富商藩王造反,那就问问他们棺材准备够了没有,

如果去年颁布这项诏令,陛下手中的那一点兵力能镇住蠢蠢欲动人吗?那还真可能被士绅富商颠覆。”

众人经过袁可立这么一提醒,瞬间后知后觉了。

他们现在才反应过来,陛下已经掌控了这么多军队了。

宣府三边差不多在二十万左右,陕西征剿大军和白杆兵合起来在两万五千人左右。

禁军九卫和腾骧四卫具体多少人,他们不清楚,但现在依旧在招兵,保守算应该也有二十万人。

而且还有勇士营这种王牌中的王牌,以公布的招兵条件看,最后绝对都是以一当十的存在。

粗略算下来,陛下手中掌控了近五十万军队,而且战力都还是中上之选的。

大把的银子、大量的粮食、数十万的精锐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