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算盘(1 / 2)

隋风行 蛰棠 1669 字 25天前

翌日一早收拾妥当,众人便浩浩荡荡的向着西南而行;

两天后的午后时分,终于来到了渭水之畔,此时已然能够看到渭水南岸的渭州城垣和其后连绵巍峨的秦岭山脉。

渭水之上,一座名为【渭源桥】的小桥边,两路人马相互告别。

胡适等人因为久别小山村而多有挂念,急于返回探视;而元彻也需要尽早进入渭州城与人交接货物,所以只能暂时分道扬镳。

只是袁冰与胡适约定:待一切安排妥当、便会去小山村相见,倒也并不急在一时;

胡适干脆将孤家寡人、无牵无挂的师爷赵德谷留给了袁冰,好在他探访小山村时为其指引路线。

袁冰也觉得自己身边应该有个深谙此间世事之人协助,故而也是欣然接受,赵德谷饱受胡适欺凌,自然也无二话,倒是皆大欢喜。

至此,胡适率领一干人等沿着渭水北岸逆流而上,奔向西北群山;

袁冰与元彻则随同驼队过桥南去,向着渭州城进发。

比之延水北岸夏州的【弘化郡】城、那种黄沙环绕的孤独凄凉之感,位于渭水南岸的【渭州】城外已然是郁郁葱葱;

同样是黄胶土夯制而成的城垣,【渭州】城则要雄浑巍峨的多了,城垣光滑整洁,只有南北两门,均设有瓮城。

【渭州】城不算小,只是受制于其南侧秦岭山势和北面渭水流域的地域限制,呈现出南北窄、而东西长的狭长形状。

城中建筑普遍低矮,坐在骆驼上甚至能够看到一些小宅院的内景,驼队一如往常的开进一处院落,不过这次是有围墙的那种,正是兄长元彻在渭州城的【王家商号】。

院中,十数人正等在阶前,为首之人、仅凭其服饰仪容便可看出其人出自富贵之家,应该属于商贾一流。

蓝缎襦袍,栗色半袖敞襟长褂,均是遍覆纹绣,两只大袖子捧于腹间,这是袁冰来到这个世界以后,首次见到穿着如此华丽之人,不禁多瞅了几眼。

此时骆驼已然跪伏于地,富贵商贾带着满面焦急欣喜之色迎上前来:

“哎呀呀!王兄啊,你可算是回来了呀!可把兄弟我都急死啦!”

“哈哈哈!何老弟,我可并没有误了给你交货的时日哦!”元彻说着便跳下骆驼。

“诶,这位小兄弟是?”

商人看到穿着光鲜奇特的袁冰甚为诧异,闻言,元彻拍拍商人的肩臂笑道:

“哦!这位是我本家小弟,名叫王冰,何老弟日后还要看在我的面子上、多多照应些才好哦!”

见状,袁冰赶紧上前施礼:“小弟见过何兄。”

细观此人,年纪应该不会超过三十岁,只是穿着显得有些老成;

髻锁白玉冠,个头中等,身形微胖,极是富态,眼睛不大却总是笑眯眯的;唇上挂着两撇微微上翘的小胡子,一副精于算计的模样,是那种将“精明”二字写在脸上、让人一瞧便知道是经商之人,比之元彻简直是两个极端,只是听口音似乎不是北方人。

“啊呀呀!不必如此客气!走走走,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咱们入堂边吃边聊。”

商人还施一礼便携着元彻向屋中走去。

袁冰瞅瞅围着骆驼正在指挥和忙碌的韩猛以及仆从们,似乎自己也帮不到什么忙,便带着赵德谷紧随在二人身后。

大屋中,几大桌子的食物已然备好,堆积如山,元彻与商人却步入里间,赵德谷作揖告饶,示意自己并不方便跟在三人身旁进入里间,袁冰也只得点头应允。

髓饼、驼蹄、炒面筋、跳丸炙(肉丸子)、胡炮肉(肚包羊羔肉)、蒸豚(可以理解为秘制回锅肉盖饭)、脍鱼莼羹、胡羹(可以理解为加了芫菜和石榴汁的去骨清炖羊肉)。

“来来来,我就借花献佛、先借着王兄家的酒菜敬二位一碗,哈哈哈!”

果然,瞧他那丝毫不觉得见外的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他家的宅院呢!

言谈中,袁冰得知此人名叫:何笙,很自然的便想起了电视剧里的那位大贪官,倒是颇有些相似。

只是这位何笙却只是个商人,并不是官,据说是出自南陈冯家,还是个赘婿。

听着这位何笙算账,袁冰是一脑子的雾水,什么金啊、帛啊,铢啊、钱啊的,银儿、两啊的,还有虚币、实币之称,甚至还有以絮、丝、粟、帛交换的方式。

袁冰不得不感慨这个混乱时代的不堪,三个国家就是三套货币,再加上统治阶层的频繁更迭,不同时期、不同汇率的各种货币就更多了,就这还没有计算那些封疆王侯公卿私造和伪造的。

诚然,百姓和商人们还是习惯和喜欢使用金、银、帛来交易,铜钱只能算是一种补充找零的存在。

元彻比之袁冰也好不到哪里去,也是一脸的茫然,只是时不时的点头应是罢了;

何笙却是口沫横飞、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也不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