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渤海国(2 / 2)

刘伯当出师北伐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陈长生的耳朵里。

“告诉聂胜,将部队撤到黄河北岸。能不打就不打!”陈长生望着地图沉吟了半晌,说道。

他不是怕自家军队打不过刘伯当。

他是要拖,刘伯当的大军十万人,拉出来一天光吃喝拉撒的费用就是个天文数字。况且大梁现在是两面作战,在东方,匈奴人赵康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和匈奴人比,大梁很有些家底,是个土财主。但和大凉国相比,生产力不是一个低下所能形容的。

拖的时间越久,敌我态势就越有利于自己,大梁军就越急躁,大梁军越急躁,就越会轻动,到时候露出的破绽也就越多,自己打歼灭仗的机会就越大!

而且,在消耗大梁的同时,自己的国力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现在,黄河两岸的谷子就快熟了,如果北岸的老百姓高高兴兴庆丰收,南岸的百姓辛苦半年,粮食却被大梁军给收了,他们的心理阴影会有多大?

人心!

大妹夫儿,人心才是

制胜的法宝!

当陈长生得知亓无忌还把妹妹陈巧儿关在冷宫没放出来的那一刻,他已经决心灭了大梁!最起码把大梁打残打废,永世不得超生!

这既是他和亓无忌的个人恩怨,也是为了大凉的黎民百姓,天下苍生!

黄河,特别是河套地区,九曲十八弯,两岸土地丰腴,气候宜人,有塞上小江南的美誉。

这个地方,陈长生是一定要拿下的。

聂胜和邢亮的大军,就后退并驻扎在这片地区!

听说大凉军要撤走,当地的老百姓都哭着挽留。

你们走了我们可咋办啊?这地里的庄稼,还有那些农用机械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在大凉军在的时候,他们这里没有官军征用,盗匪抢夺,匈奴人砍杀,大凉军还帮他们盖房子,帮忙种地,甚至种子都是大凉国无偿提供的。

眼看就要丰收了,他们还想着终于能过个好年了。没想到国军却打回来了

“老乡,别担心,我们很快还会回来的,如果你们愿意跟我们走,我们带上你们,如果不愿意,那就在这里等我们。”聂胜说。

“咱们跟着走吧?”

“要是大凉军再撤走呢?”

“唉!还是大凉国的人有福啊!咱们呐,就是个苦命人啊!”

老百姓对大凉军依依惜别,对即将来光复的大梁军队却愁肠百节,几乎忘了自己原本是大梁人。

“把船都收了!南岸不许留下寸片帆板!”

聂胜过了黄河之后,将沿岸所有船只都没收征用。然后隔岸与缓缓而来的大梁军对峙。

跟着他们一起迁徙的,还有上万民众。故土难离,他们都盼着聂胜快点把大梁军打回去,然后好再回老家种地,所以大多数都留在聂胜军的驻地附近,为凉州军服务。当然,老弱病残的都转移到后方去了。

“伯当,要想过河,等冬天封冻吧!我能等得起,就怕你不能啊!”

聂胜嚼着牛肉干,望着对面飘扬的刘字帅旗默默念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