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两朝停火(1 / 2)

曾经的大离王朝,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但这一切都在苏王刘洵发动叛乱时戛然而止。刘洵心狠手辣,他亲手杀害了仁慈的庆帝刘洧,并登上了皇位,自称为王。

吴王刘洺得知这个消息后,悲愤交加。他无法接受刘洵这种残暴的行为,于是决定挺身而出,带领自己的军队与苏王展开一场殊死搏斗。刘洺在苍梧地区宣布称帝,正式与苏王的政权分庭抗礼。

这场内战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之中,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原本繁华的城市变成了废墟,人们流离失所,四处逃亡。两个势力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无数无辜的生命在战争中丧生。

在这场旷日持久且异常惨烈的战争之中,参战的双方均承受着难以估量的损失。历经无数次激烈交锋和殊死搏斗,持续多年之久后,曾经强大一时的大离王朝最终土崩瓦解,分裂成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国度——苏离和吴离。

多年战火连连,生灵涂炭,百姓们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许多家庭支离破碎、家破人亡。在经历了漫长的战乱之后,两国终于意识到继续争斗只会让彼此陷入无尽的痛苦深渊,于是双方决定放下武器,止戈息兵。数年的纷争使得民不聊生,满目疮痍。

康肃七年,肃帝刘洵派遣使者前往南离苍梧城,向武帝刘洺转达自己希望休战言和的意愿,并邀请刘洺一同前往位于两军对垒前线的徽州城,共商停战协议相关事宜。

“沈爱卿和赵爱卿,这会不会是个鸿门宴啊?”武帝刘洺接过请柬后,眉头紧紧皱起,脸上满是忧虑之色。他一边仔细端详着手中的请柬,一边暗自思忖着是否要亲自前往徽州城与肃帝刘洵会面并商讨停战事宜。然而,内心深处却始终存在一丝恐惧,担忧刘洵可能设下陷阱或耍弄阴谋诡计。

犹豫不决之际,刘洺召见了沈柯元帅和赵乾丞相,希望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当两位重臣来到御前时,刘洺将请柬递给他们,并表达了自己对此次邀约的疑虑。

沈柯元帅深思熟虑片刻后,开口说道:“陛下,如果您不去的话,恐怕会让我们显得软弱无力且缺乏勇气。这样一来,不仅有损国家尊严,更可能被视伪帝刘洵为可欺之辈。”赵乾丞相也附和道:“是啊,陛下,我们不能轻易示弱。或许这正是一个展示我们实力与智慧的好机会。”

经过一番商议,刘洺最终下定决心,决定亲自前往徽州城与刘洵会面。他深知此去风险不小,但为了国家利益和民众安宁,必须勇敢面对挑战。于是,洺带领着沈柯元帅和赵乾丞相踏上了前往徽州城。

徽州城内,刺史府,后花园。

此时正值盛夏,园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却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肃帝刘洵与武帝刘洺两人站在花园的一角,他们的身影在花丛和树荫间若隐若现。周围没有其他人跟随,只有他们二人,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们彼此。

“好久不见,三弟。”刘洵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

刘洺微微点头,回应道:“好久不见,二哥。”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无法掩饰的复杂情感。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微风吹过,带来一阵淡淡的花香,却无法掩盖两人之间的凝重气氛。

刘洵注视着刘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知道,这次会面并非偶然,而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弟,我知道你心中有很多疑问。”刘洵缓缓说道,“有些事情,我也一直想找个机会跟你解释清楚。”

刘洺的眉头微微皱起,他静静地听着刘洵的话,没有打断他。

刘洵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想要压制住内心的激动,但他的声音依然充满了怨愤和不甘。“当初我为何会叛变?那是因为大哥抢走了我深爱的女人!不仅如此,他还将我赶出京城,发配到边疆去驻守,让我失去了一切!在那种荒僻之地,我受尽苦难,心中的怨恨与日俱增。最终,我决定铤而走险,带领军队杀回京都,夺回属于我的一切!”

刘洺的拳头不由自主地握紧,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而冰冷。“谋逆?二哥,你竟然将这一切归咎于大哥抢走了你的女人?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理由吗?”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无法抑制的愤怒。

刘洵冷笑一声,反驳道:“哼,难道不是吗?若不是大哥横刀夺爱,我又怎会落到如此地步?而且,他身边那些阿谀奉承的奸臣们,整日教唆他做出许多愚蠢至极的决策。若是他能够洞察我的心思,或许我也不会轻易得手。”

刘洺怒目圆睁,义正言辞地回应道:“二哥,你这分明是在为自己的罪行寻找借口!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将责任推给别人!即便大哥真的有错,也绝不能成为你背叛国家、残害百姓的理由!”

刘洵的脸色变得阴沉,他紧咬牙关,狠狠地瞪着刘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