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一家三口回京(1 / 2)

林杞之下 一念长乐 1084 字 15天前

谢韵华,陇西地区的封疆大吏,他的孩子谢蓝玉早已在民间传为佳话。

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拥有出类拔萃的政治智慧,深受百姓敬爱。

在谢韵华的庇护下,谢蓝玉得以在陇西地区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随着宣帝重新夺回政权,朝廷的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谢韵华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朝廷的敏感神经。

在这个关键时刻,宣帝下旨召回安惠公主,这无疑给谢韵华一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宣帝此举的目的并非单纯,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想借此机会对安惠公主和谢韵华的政治才能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在宣帝眼中,谢韵华的政治智慧和影响力不容忽视,他有可能成为自己巩固权力的得力助手。因此,宣帝对谢韵华的重视可想而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安惠公主并未显得惊慌失措。

她深知丈夫作为封疆大吏所肩负的职责,也明白宣帝下旨的真正用意。

于是,她迅速安排好家中事务,带着家人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在回京的路上,安惠公主的心情异常复杂。

她明白自己即将面临的不仅是政治上的考验,更是对个人品行和能力的严峻挑战。

然而,她也深知这是一个展示谢蓝玉才华的绝佳机会。

如果能够顺利通过这次考验,她的政治地位将更加稳固,也将为陇西地区的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

经过漫长的旅程,安惠公主终于抵达了繁华的京城。

安惠公主一家荣归京都,场面盛大。

宣帝特命人员,在京都城外十里之处恭候迎接。

谢韵华与谢蓝玉二人并肩策马,紧随其后的则是安惠公主的马车。

周围将士全身披挂,手执兵器,形成一道庄严肃穆的护驾队伍,队列井然有序,展现出赫赫军威。

城防营特别开辟通道,以供公主车队通行,沿途百姓纷纷走出家门,夹道欢迎,人头攒动,翘首以盼,热闹非凡。

初时,百姓们私下窃语,然而,在感受到西北边境军那整齐划一的步伐所带来的肃杀之气后,众人逐渐噤声,肃然起敬。

安惠公主久别京都,眼前的烟柳画桥、柔和的京都之风,让她深感亲切,与陇城的凛冽寒风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宫闱之中帝王更替、父子相争,个人的悲欢离合显得微不足道,如同过眼云烟,不留痕迹。

然而,仍有无数人为争夺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不惜一切,步步为营,谋划万全。

谢蓝玉凝望着京都的一切,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林子墨,心中五味杂陈。

回到京都,她与林子墨的再次相见已是无可避免。

如今,林子墨已成为宣王,自他离开陇城后,两人便未曾主动联系。

临行前,她已向父母表明心意,回到京城后,她愿将过去的私交一笔勾销,静观林子墨的态度。

谢蓝玉心中虽然早有准备,但面对即将到来的重逢,仍感到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安惠公主一家三口抵达京城后,首要之事便是入宫拜见宣帝。

此次会面距离上一次已有十余年之久,他们一家三口得以近距离地观察这位,安惠公主名义上的三哥,谢韵华的大舅子,谢韵华的舅舅。

经过一场大病后的康复,宣帝的面色略显红润,举止言谈中流露出儒雅端方的气质,进退有度,展现出一代帝王的尊贵风范。

尽管身份高贵,宣帝却并未流露出丝毫骄狂矜傲之态,反而以礼贤下士的态度对待谢韵华,显得颇为客气。

安惠公主,对宣帝的推崇并非无的放矢。

尽管宣帝既未得到父皇的恩宠,又无强大的母族作为依靠,他却在宫变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大的赢家,稳固地坐上了皇位近二十年之久。

宣帝的母亲出身寒门,且一直未能得到皇室的宠爱,甚至在病疫中仍只是地位卑微的贵人。在大乾朝代,门第观念深入人心,即便是天潢贵胄之间,也有着明确的高低贵贱之分。

然而,宣帝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不仅展现出其非凡的才能和智慧,也赢得了皇位。

在宫廷的璀璨灯火下,一场盛大的夜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宴会上,都竭尽所能地展示自己的风采,但即便如此,饶是身份高贵的安惠公主,也未能从宣帝身上挑出半点瑕疵。

宣帝的一言一行都显得如此滴水不漏,仿佛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经过精心雕琢,让人难以捉摸其真正的深浅。

当夜宴渐入尾声时,宣帝突然提起林子墨,对谢韵华说道:“谢将军,子墨在西北边境应该没有给你添麻烦